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五十)赫連勃勃

歷史教科書常常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時期。一開始看到這句話,我以爲是官樣文章、政治套話;後來逐漸瞭解這段歷史,想想看看,發現還真是。這三百年以後,三個在中國歷史上有巨大影響的民族消失了——匈奴、羯和鮮卑。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之前說過,羯族早在冉閔殺胡的時候就基本已經掃蕩乾淨了,之後侯景之亂的時候又折騰一次,此後徹底銷聲匿跡;鮮卑則是經過北朝的幾代經營再加上逐漸漢化,在隋唐時期徹底融入漢族,以後咱們還要再講。而咱們今天,就主要講講匈奴的最後一舞。

說起匈奴,那真是人盡皆知。早在戰國末期它就已經成爲中原諸國的共同敵人,秦始皇修長城也是爲了提防他們。此後無論是霍去病“匈奴不滅何以家爲”,還是陳湯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都是說的他們。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兩漢之交,匈奴分裂爲南北,南匈奴逐漸內附,消停了一段時間。但是在西晉內訌的時候,劉淵又重新舉起了反叛的大旗,甚至還以“漢”爲國號。而當劉曜敗給了石勒以後,匈奴也漸漸歸於沉寂;在《殺胡令》的號召下,匈奴人也和羯人一樣被屠戮無算,元氣大傷。

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作爲一個活躍了近千年、與漢人之間恩怨糾纏了數百年的民族,匈奴終究不會就這麼消亡下去。在公元五世紀的東西方,他們分別在東西方上演了最後的輝煌:

在西方,被稱爲“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率領大批自稱是“匈人”的東方騎兵燒傷搶掠,將西羅馬帝國打的幾乎亡國,大部分人認爲,他們是匈奴人的後裔;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在東方,一支由匈奴和鮮卑混血的部族逐漸在西北崛起並建國,他們就是十六國最後的一國、匈奴人在中國歷史留下的最後足跡——鐵弗匈奴。

之所以叫鐵弗匈奴,是因爲這一支的始祖是混血而來的——他們的父親是鮮卑人,母親是匈奴人。按照漢人的習慣,這些人應該被稱爲鮮卑人;但是草原民族以母爲尊,因此他們更多被算作匈奴人,甚至連首領的姓氏也不例外——劉。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前秦崛起的時候,鐵弗匈奴也被收編,成爲前秦的國民;淝水之戰後前秦解體,鐵弗匈奴也獨立出來,佔據了今天寧夏、陝北一帶,其首領喚作劉衛辰。不久,劉衛辰及所部被鮮卑人的北魏擊敗,其子劉勃勃投奔了後秦,後來又反叛後秦建立大夏,這就是赫連夏政權。

建國以後,劉勃勃幹了兩件事——改姓和建都:所謂改姓,就是把自己的姓從“劉”改名爲“赫連”,據說是意爲“顯赫與天相連”;而建都爲統萬城,意思是“統一天下,君臨萬邦”。而之所以國號爲大夏,是因爲據《史記》記載,匈奴人本是夏朝後氏的後人,因此他們繼承的是夏朝的統序。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從改姓、國號和定都這三件事上,足可以看出,此時的匈奴,已經是離銷聲匿跡不遠了。

前面說過,赫連勃勃的父親的名字叫劉衛辰,這個名字是漢化的非常深刻的名字。而到了赫連勃勃這裏,不僅名字胡化,甚至連姓氏也要胡化,可見其依然標榜自己是草原男兒;而從定都和國號來看,似乎他又是要強行把自己往漢人認定的規矩上扯。如此的矛盾反覆,比之前後任何胡人皇帝都要明顯,匈奴的帝業,又怎麼能長久?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而這位赫連勃勃本人也確實不是個能收服人心的皇帝:從小就失孤的他見慣了刀光劍影,對於“懷柔”二字根本不知道怎麼寫,只知道靠製造血腥恐怖來開疆拓土。在修城備戰的時候,他默許屬下以矛盾論來監工——只要刀子能扎進城牆一寸深,就殺掉所有參與築城的民夫;如果武器能扎破盾牌,就殺鑄盾者,反之造武器的就沒有活路!

靠着這樣的殘忍高壓,赫連勃勃確實打造出了一批銳利的軍械,也築造了一座似乎牢不可破的統萬城。而靠着對手的神助攻,他甚至也攻陷了漢人心中的聖都——長安。

昨天我們談到,正當赫連夏大軍逼近之際,王鎮惡被沈田子誅殺;而在沈田子得意洋洋的時候,時任雍州長史(長安城此時實際掌權者)的王脩又殺掉了沈田子;沈田子部將不甘心,又攛掇城主劉義真殺掉了王脩。這下子,大戰未開,長安的主事人和兩大武將已經全部因爲內訌而死,古都已經是危如累卵了。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守不住那就不守,時年十二歲的劉義真是這麼想的。於是他命人縱兵大掠,並且燒掉長安城中所有的宮殿,隨後帶兵撤出長安。而此時的長安及附近居民也被這支期待了七十年的王師給折磨的苦不堪言,紛紛投降赫連勃勃。

就這樣,剛剛被東晉攻陷不到一年、已經滿目瘡痍的長安再次落入到胡人手中,成爲了一座普通城市,一百多年後纔再次成爲首都;直到隋滅南陳,這座城市再也沒回到漢族政權的手裏。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心滿意足的赫連勃勃在將斬首的數萬投降晉軍的人頭堆成骷髏臺後,帶着手下的部曲回到了統萬城。在那裏,他繼續窮兵黷武,與周圍的南涼、北涼、吐谷渾、北魏等國戰和不休。而對內,他幾乎復刻了當年石虎的全部作爲——

赫連勃勃常常站在城頭,看見誰不爽就親自搭弓射箭射死誰;手下大臣誰敢直視他就挖眼睛,誰敢看着他動動嘴脣就割舌頭;至於誰要是敢進諫,那就先割舌頭再肢解,最後全家一起跟着上西天。

甚至就連對自己兒子,赫連勃勃也饒有興趣地鼓勵他們搞內部競爭:赫連勃勃一開始立長子爲太子,後來又想立老二,結果老大知道了,就把老二給殺了。然後老三又出來把老大給殺了,赫連勃勃非常高興,就把太子位置給了老三。身爲父親,見到幾個弱冠之年的兒子手足相殘,不但不制止反而還垂拱而樂,真不知赫連勃勃是怎麼想的?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而這個從頭到尾都和石虎相似的暴君,其國家的命運也和石虎的後趙差不多——赫連勃勃死後兩年,北魏大軍就攻破了號稱牢不可破的統萬城;又過了四年,赫連夏徹底滅亡。

赫連夏的覆滅,意味着匈奴人作爲一個完整的民族、一股政治勢力,在中國徹底消失;同時也標誌着,五胡十六國的時代徹底終結,中國開始進入正式意義上的南北朝時期。

這個活躍了千年的民族,在把首級堆成骷髏臺後,終於銷聲匿跡了

而當赫連勃勃在統萬城慶祝攻取長安的勝利的時候,另一個人也在建康緊鑼密鼓地準備着改朝換代。是的,他就是劉裕。那麼,東晉王朝的最後歸宿,又是怎麼樣的呢?

咱們下回再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