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瞭解,本次活動分爲聞朱舊居復原展、龍泉鎮舊時光照片展兩個主題展區,共設置12大展廳內容,通過在頗具生活氣息的舊建築內布展,根據史料及親歷者口述,配以老照片與文字說明,還原聞朱舊居、晉氏宅院原貌,讓更多人回顧歷史、走入“1938龍泉舊時光”。活動將以陳列展覽的形式,場景化再現還原歷史,通過聯動線上、線下雙重渠道,設置非遺體驗環節,立體化傳播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修繕後首次亮相 5月18日與你一起追憶龍泉故事

修繕後新貌。李帆 攝

雲南網訊(記者 夏方海)不一樣的視角,全新的體驗形式。由昆明市盤龍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暨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開館儀式系列活動將於5月18日上午拉開序幕。活動將以陳列展覽的形式,場景化再現還原歷史,通過聯動線上、線下雙重渠道,設置非遺體驗環節,立體化傳播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12大展廳佈置還原歷史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修繕後首次亮相 5月18日與你一起追憶龍泉故事

修繕後新貌。李帆 攝

據瞭解,本次活動分爲聞朱舊居復原展、龍泉鎮舊時光照片展兩個主題展區,共設置12大展廳內容,通過在頗具生活氣息的舊建築內布展,根據史料及親歷者口述,配以老照片與文字說明,還原聞朱舊居、晉氏宅院原貌,讓更多人回顧歷史、走入“1938龍泉舊時光”。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修繕後首次亮相 5月18日與你一起追憶龍泉故事

修繕後新貌。李帆 攝

其中,聞朱舊居復原設計展覽設有9大線下展廳,包括舊居簡介、序言——凝固、物力維艱、時光留痕、摯愛一生、朝花夕拾、背影長留、筆耕不輟、豆腐白肉,以講故事的方式還原歷史,賦予文化生命力,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有血有肉的聞一多與朱自清,深刻體悟文化名人在動盪時局中的“家•國”情懷。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修繕後首次亮相 5月18日與你一起追憶龍泉故事

修繕後新貌。李帆 攝

晉氏宅院中陳列的“龍頭記憶——龍泉鎮舊時光照片展” 將分成3大展廳帶你穿越舊時光,展出照片大多拍攝於1938-1940年,再現了當時龍泉周邊的老宅院舊祠堂、宗教信仰、婚喪嫁娶、工藝小喫、生產勞作、鄉風民俗等,讓參觀者感受久遠濃厚的龍泉“鄉愁”。

零距離接觸非遺傳承人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修繕後首次亮相 5月18日與你一起追憶龍泉故事

修繕後新貌。李帆 攝

不同於傳統的展覽體驗方式,此次活動巧妙整合6大非遺資源,創新線上、線下聯通渠道,以全新玩法增強互動,豐富展覽內容,提高觀展樂趣。

據瞭解,線下活動當天設置了非遺體驗環節,與糖畫、剪紙、麪塑、傳拓、南弓非遺資源近距離接觸。6位非遺傳承人還會結合聞朱舊居復原設計展及“龍頭記憶——龍泉鎮舊時光照片展”的內容,用剪紙技藝剪出聞一多、朱自清先生的頭像剪影,用傳拓技藝刻出雲南傳統民居“一顆印”的建築線條。活動現場,還有1位專注於陶藝製作的新時代匠人會用粗陶捏製“一顆印”民居建築,並帶大家體驗陶藝的情調與溫度。

創新實現線下展廳線上化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修繕後首次亮相 5月18日與你一起追憶龍泉故事

修繕後新貌。李帆 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將實現文旅資源與傳媒的跨界融合,通過線上音頻的呈現方式,打造可以“移動的博物館”,讓大家把博物館帶回家,用聲音傳遞歷史。

通過邀請專業配音人員錄製12大展廳內容的音頻,上傳至“盤龍MoreLife”喜馬拉雅FM官方號進行傳播,將線下展廳線上化,讓大家把博物館帶回家,隨時隨地收聽龍泉故事,讓龍泉文化在地化呈現與傳播。

立體化傳播增強可看性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修繕後首次亮相 5月18日與你一起追憶龍泉故事

修繕後新貌。李帆 攝

此外,活動的另一大創新亮點是打造集視頻、音頻、圖文、直播爲一體的立體化傳播模式,從預熱開始,爲活動大範圍造勢。

依託盤龍MoreLife新系統、盤龍Morelife訂閱號、喜馬拉雅FM、今日頭條、微博、抖音等新媒體矩陣,進行活動圖文、音頻、視頻的立體化傳播,意在讓更多人瞭解盤龍文化,追憶龍泉故事。本次活動創新使用短視頻傳播方式,活動前,以朋友圈快閃的形式製造懸念,吸引大家關注;活動中,打造大家喜聞樂見的抖音短視頻,讓文化故事與歷史傳得更遠、更廣。

據介紹,“一顆印”建築——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作爲龍泉古鎮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龍泉古鎮文物保護利用的起點。此次活動的舉辦也是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晉氏宅院修繕完畢後的首次公開亮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