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几天,是不是总觉得浑身疲倦乏力、头昏欲睡,怀疑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恭喜你,你发春了!

哦不对不对,你赶上潮流,春困了。

人为什么会春困?专家告诉我们,春困是因为季节转换带来的生理变化。冬天冷,人体受到低温刺激,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减少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春天一到,气温升高,人身上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同时,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就不足。我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

所以这段时间,每天早上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也总是起不来,甚至连扫墓挂纸也迟到,让老祖宗久等了,气得坟头直冒青烟你还以为家族中将要出高考状元。

那么,早上起床,潮汕话zao2起怎么写?走起?还是早起?

嗯,走起,北方话,还有网上,倒是常这么说,但它不是指早上起床,而是马上开始、出发,或者嗨起来的意思,比如:“大家加班辛苦了,我请消夜!”“谢谢老板,走起!”

早起呢?意思没错,早上起床嘛。问题是,早字在潮汕话中发za2音,难道它可以转音为【zao2】?

查几本潮汕音字典,发zao2音的字只有两个:除了走,就是蚤,跳蚤的蚤。《潮语十五音》中还有两个,一个是叉字下面两个虫,还有一个是䗢,但注明了这两个是蚤的异体字(顺便说一下,跳蚤,潮汕话叫ga1 zao2,写字是虼蚤)。

不是走起,难道是蚤起?

恭喜你,猜对了,就是蚤起。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不是吧,蚤起怎么解释?虼蚤跳起来?

其实,蚤,除了指那种昆虫之外,还有一义,《康熙字典》载:“又与早通。”就是说,蚤跟早可以通用。还举了《孟子》为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说明蚤起一词,两千多年前就这么用了。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这话又是几个意思?这段话,出自《孟子》中一个很趣味的故事,刚好跟今天清明挂纸也有关系,老马就顺便来讲一讲。

话说齐国有一个哥们儿,娶了两个老婆。这哥们儿每次外出回来,都说一些有钱有势的人请他吃饭,吃得酒足饭饱。有一次,他大老婆起了怀疑,就对他二老婆说:“咱们老公每次出去都是吃饱喝足才回来,问跟谁一起吃喝,都说是老马。再问哪位老马,就说不是马云就是马化腾。我怎么觉得这话不可信,你看平时也不见有哪位有钱人来找他啊!”二老婆也表示怀疑。大老婆就说:“我一定要跟踪看看到底跟谁去哪里吃饭。”

隔日,大老婆一早蚤起,见老公出去,就在后面暗暗跟着。可是,通街市走遍,都不见有谁跟他打招呼聊几句。最后,竟然看着他走出东门外,向那些正在扫墓挂纸的人乞些残羹剩饭吃!吃不够,又东张西望,看哪家扫墓有拜酒,就去讨酒食。原来这就是他天天酒足饭饱的办法!

大老婆整个人都崩溃了,回去把真相告诉了二老婆:“咱们本来指望靠他过一世,怎么会想到他竟然是这样的人,以后还怎么活下去!”两人哭成一团,边哭边骂。那哥们儿根本不知道,从外面回来,依然得意洋洋地吹牛逼。

怎么样这个故事,有没有觉得熟熟的?其实用一句潮汕话就可以总结这哥们儿,那就是:无脸输过死。潮汕人中这样的人多不多呢?大家自己想,老马就不再多嘴了。

蚤起一词,除了上引《孟子》外,还有不少,如《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王少,不能蚤起。” 汉代刘向的 《说苑·说丛》:“喜夜卧者,不能蚤起也。”等等。明朝诗人杨彝,写有一首诗,就叫《蚤起》:

一声残角数声鸡

南斗高悬北斗移

多少行人度关去

东方曙色尚凄迷

看了这首诗,是不是恍然大悟:原来古人能够早蚤起,是因为有鸡,所谓闻鸡起舞嘛。我最近总是上班迟到,因为春困,又没有鸡叫啊!然后就这样原谅了自己?

得了,还真这么想啊,你老板没有鸡叫怎么也能蚤起呢?你还不如直接说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呢。这么说吧,懒惰有一万个借口,无法早蚤起,怨天怨地怨只鸡,不如怨自己不够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