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空工業光電所的宣傳片內,出現了一架重型隱身戰機模擬艙段的側面格鬥彈倉鏡頭。而根據彈艙外形來看,這個艙段模擬的毫無疑問就是殲20;其展示的導彈懸掛設計,也與此前殲20此前掛在格鬥導彈的一些相關照片形成了相互佐證。


殲20的彈艙設計,在總體上參照了美國F22的設計,也就是所有空空導彈,均勻分佈在機身的下表面和側面,非常強調空戰中的亂序發射能力——任意時刻,可以發射任意一枚導彈。而且對於空中格鬥依然有很高的重視,保留了專門的側彈艙。

雖然現在的主動中距彈都有比較強的格鬥能力,可以近距離直接開啓雷達導引頭鎖定目標以格鬥模式工作,但是畢竟設計優化方向不一樣,在近距離的格鬥能力上還是比第四代格鬥導彈要差不少的。


但是在格鬥彈的懸掛方式上,殲20與F22相差很大;F22發射格鬥導彈採用的是LAU-141/A型液壓發射架,其基本設計源自於F-16的翼尖發射導軌的基礎上,安裝一個向外伸出旋轉的結構,並在後方安裝一個擋焰板,防止導彈尾焰燒傷彈艙。

殲20的設計與此完全不同,整個格鬥彈在發射準備姿態下,都會被旋轉伸出到彈艙外部,徹底避免了F22的格鬥導彈燒蝕問題。在目前看來,兩種方式對於導彈的跟蹤鎖定視野都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在發射器本身的重量上,這個目前還無法比較。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