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theby's 中国书画专场现场

今日早10:00,苏富比香港中国书画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如上照片,开拍现场座无虚席,叫价环节也是场内外买家竞相跟进。专场两件重磅巨作,即首度面世的张大千六尺泼彩山水及书法合璧巨制,经过多轮叫价,最终以8300万港币成功易主,此成交价为拍前最高估价的两倍之多。同时,另一幅焦点拍品,来自黄宾虹84岁高龄的青山图,最终以3220万港币成交。

张大千 六尺泼彩山水及书法合璧巨制

《春山瑞雪、行书七絶》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书)67.5 x 185.5 公分

(画)67.2 x 186.8 公分

估价:2800万—4000万港元

成交价:8300.55万港元

▲ 张大千开拍现场照片

▲张大千巨制香港预展现场照片

说明:此幅巨制背后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莫逆之交。它原为张大千自巴西八德园写寄台北之义弟张目寒,以贺其六十八岁寿诞。画作原名《灊霍峨眉》,‘灊霍’指的是安徽霍山县,张目寒是安徽霍丘人,故以其乡之古地名称之,并取作画题。张目寒(1900-1980),早年就读于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与著名文学团体“未名社”的成员有所往来。从政后,任职国民政府,抗战期间在重庆服役于监察院,追随于右任多年;1949年渡台后,出任监察院秘书长。张目寒虽长期投身政界,但与文化艺术界始终保持密切关系,获赠书画极多。张大千与张目寒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订交,相识逾半世纪。一九五二年,张大千萌生举家远迁南美之意,于是邀张目寒专程来香港商议,可见信赖倚重之深。二人同嗜书画,情同手足,四九年二人去国后,即使身处万里之遥,仍书信不辍,不时相约同游,每逢吉日佳节,张大千屡有佳作寄赠,不少乃精心杰构,如三九年贺其四十大寿之川北纪游《蜀山秦树图卷》、七O年纪游横贯公路之《横贯公路》六连屏。《春山瑞雪 行书七绝》创作于1967年,为张大千泼墨泼彩创作大盛时期,本幅以淡墨打底,覆以大青绿,并泼洒白粉,见春山雪飘,一片祥瑞之气;书法以大字行书自写七绝,内容“灊霍峨眉”,点出张大千与张目寒之籍贯,一为四川一为安徽,亦对应画中二山对峙之构图,兄弟二人“白头相对”,皆岁近古稀。书画相配,皆近六尺整幅,堪称巨制,如此合璧之作,即使大千创作巅峰期间,笔下亦极罕见。画毕,张大千致张目寒信中,提及写赠本幅,说画中雪景之法,中外古今所无,为其得意之作。复赋七绝一首,画境抽象,为免“防画面也”,书于另纸。本幅从未公开,仅于一九六八年台北《征信新闻报》(即《中国时报》前身)出版之《张大千的世界》刊出照片,该书乃首本张大千传记,由著名记者谢家孝亲访画家撰写而成。书中仅刊四帧作品图片,本幅即其一,画题取《灊霍峨眉》,为张目寒提供。日后多次再版重印,皆无法复刊初版诸图,故世人未识,今次堪称首度公开。1980年2月,张目寒在台病逝,张大千极为悲痛,亲撰挽联,却多次错写,最后悬于祭堂上的也是错写改过的,曰:“春草池塘,生生世世为兄弟;对床灯火,风风雨雨隔人天。”可见两人手足情深!2017年4月蘇富比香港春拍中,一件同样创作于1967年、尺寸较小的《灊霍瑞霭》以3103.75万港币成交,此作是张大千赠予台静农双亲贺寿之作。台静农与张大千之交历半世纪,始于三十年代中期,经张目寒介绍而订交,张目寒、台静农两人为同乡同学。

黄宾虹《青山晋寿图》

「五十万卷楼」藏

设色纸本 立轴 1947年作

128.5 x 61 公分

估价:1500万—2000万港元

成交价:3220万港元

▲ 黄宾虹 开拍现场照片

说明:关于此图,背后也有一段艺坛美好往事。1941年,避难香港的莫伯骥随儿子培樾定居澳门,相较于日占下的穗港两地,濠江自是一片暂得喘息的自由土地,一时聚居众多粤籍人士。黄居素亦曾于一九四六年前后养疴澳门,他与宾虹天涯知己,数十年鱼书雁简,或讨论画理,或交待作品邮寄画款等事务,除却艺术知音,亦是画家最大的艺术赞助人。

彼时与莫伯骥毗邻而居的吴鸣,在黄居素任职中山县时有共事之谊,亦是宾虹艺术重要的赏识者之一。吴氏与莫家关系尤近,同为医界人士,兼好收藏,常有交换之举。故莫氏父子在黄、吴等人影响下钦慕宾虹画艺而求之便在情理之中。黄宾虹一九四六年五月十一日致黄居素信札末尾提及「莫天一君三帧,日内可到」,本幅〈五十万卷楼图〉应为其中之一。

黄宾虹、莫伯骥虽未谋面,却颇多相似相惜之处:其一,于收藏皆有痴迷之情,或财力有别,但莫氏富而不奢,甘饭蔬食,惟购书一置千金;其二,藏品皆曾遭受灭劫,感受失却之痛,宾虹诗中「陵谷微茫几变迁,不䃺历劫墨云烟」即为此意。莫氏图书大部份散失于抗战避兵之时,而宾虹最爱的古玺也在一场火灾中不见踪影;其三,两人于收藏皆持致用观点,莫氏最恶藏而不读,故勤以撰述,有〈五十万卷楼目录初编〉、〈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传世,宾虹所题「公诸博洽观瞻」即指莫氏正在编撰〈跋文〉一书,并于一九四八年付梓。故是幅命题之作,画家精心绘制,更非录纪游或论画旧句以应,亲撰七绝,将莫伯骥与巨儒莫友芝并称「二妙」,以志内心钦佩。

黄宾虹在北平目寓前人画迹既多,遂思以古法作画,一九四六年与诸友书中屡屡提及作一画须五六十遍点染方可观。所谓「五日一水,十日一石」,诚非妄言。宾虹此期作品取法北宋者多,笔力尽求沉着,墨采则以浑厚为佳,画一遍后往往隔数十日或更长,令墨色沉入纸素再加笔,如此往复,画面既有墨汁淋漓之意趣,亦备笔力遒劲之结实。〈五十万卷楼图〉更以青绿、藤黄、赭石杂以墨色之中,墨彩灿然,得湖光秋色亮丽之美,实倾力成之也!

除张大千、黄宾虹叫好叫座外,苏富比香港书画专场着实也是爆点频出。下面,我们再来和大家分享数幅 ——

傅抱石 柳荫美人

设色纸本 立轴

估价:800万 - 1200万港元

成交价:972万港元

说明:本幅画上具双题,从题识所示乃写成于重庆金刚坡时期。那一时期虽抗战胜利,复员返都,画家仍自存在侧。直待与其上的上款人苏可拉(印度人)相晤,方捡出添补上款送赠。此即画家珍视己出之习性,鲜应酬、不轻作,但以悲鸿推介之切,不能漠然应之,遂有此赠画之举。

图中弱柳依依,轻掠画面,枝梢下,赭衣仕女折梅,踽踽独行,回首凝望,若有所盼。构图类近一九四五年名作〈为罗时慧作仕女图〉,但较趋简洁,设色清丽,着重描划仕女气质优雅、含蓄动人的意态,写来细致用心。

另据〈傅抱石年谱〉,画题订作〈打起黄莺儿〉,惟画中未见鸟儿惊起纷飞,且弱枝疏柳,非柳荫浓密、纷披之状,有别于傅氏笔下唐人金昌绪诗意之处理手法,故仍取「柳荫美人」为题。画上无纪年,据构图笔墨及题款风格,应属一九四五至四六年间惬意之作。

吴冠中 鹦鹉

设色纸本镜框

估价:260万 - 350万港元

成交价:1032万港元

徐悲鸿 驰骋千里

水墨紙本 镜框

估价:260万 - 350万港元

成交价:324 万港元

说明:图作中「载坤」即胡载坤(1895-1984),祖籍福建永定,生于星洲。早岁入南京暨南学堂,后入香港大学医学院攻读,一九二二年返国执业,复创南洋医院。胡氏医术医德并重,热心侨务。亦嗜艺术,与南来艺文界人士如徐悲鸿、刘海粟、郁达夫等尤为交好。

抗战期间,胡氏奔走于当地侨界,积极筹募经费,支持抗战前线。一九三九年,徐悲鸿抵星洲,参与星华筹赈会于维多利亚纪念堂为其举办之大型画展,当地侨界热烈响应,胡氏即其一,出席开幕仪式外,并设宴款待于咏春园。翌年,徐氏自印度返星洲,举办艺术欣赏会,胡氏亦应邀出席。两人交往期间,悲鸿屡赠画,如四一年以「五花散作云满身」为题画马赠之。本幅无年款,画中神骏昂首奔驰,后足腾空,鬃毛随风飞扬,呈千里疾速之势,上录〈孟子〉喻「大丈夫」之句,对应刻下时势,不无勉人励己之意。

当然,香港春拍最心跳的时刻是在明天,如下这枚全球都在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