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高科技協會主辦的“2018國際生物治療大會暨展覽會”於2018年3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舉行。組委會邀請了國內外生物治療領域的院士、權威專家、國家重大項目負責人、行業領軍企業高管等,傳播最新研究諮詢並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大會同期舉行了六大平行會議:國際抗體大會、國際疫苗大會、國際腫瘤免疫治療大會、國際細胞治療大會、國際蛋白質和多肽大會、國際精準醫療和基因檢測大會。仁東醫學(原譽衡基因)CEO金鴿女士受邀出席了大會開幕式,並作爲企業家高峯論壇的特邀嘉賓,和大咖們一道暢談新時代生物治療的發展前沿。

(圖片從左到右依次爲美國Abpro戰略聯盟高級副總裁徐軍先生,美國強生集團亞太創新中心資深總監夏明德博士,恆瑞醫藥全球研發總裁張連山博士,仁東醫學CEO金鴿女士,東陽光藥業CSO習寧博士,杭州多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向少雲博士,美國波士頓Bowen Bioscience公司CEO趙秋豔女士)

近年來,隨着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的發展,生物治療技術取得的重大突破,生物治療領域尤其抗體藥物和細胞治療爲首的免疫治療目前已經成爲最令人矚目的焦點,是未來臨牀治療的重要發展方向。此次企業家高峯論壇順應着精準醫療時代的發展方向,就免疫檢查點抗體藥物研發、CAR-T研發設計、免疫相關基因檢測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討論。

衆所周知,以PD-1/PD-L1抗體藥物爲主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的研發和臨牀試驗在國內外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其中一些明星藥物則有望於今年(2018年)下半年在國內上市。然而能夠通過使用明星藥物得治療達到緩解的仍然只是一小部分患者,如何能夠讓更多的患者從中受益,各位大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金鴿女士提出在精準醫學的大環境中,免疫治療也必然是走精準化之路,其中分子標誌物的選擇是重要的一環。分子標誌物不僅能夠將約20%的ICB單藥治療爲獲益的實體瘤患者精準地挑選出來,也能夠爲80%不能獲益的患者分析緣由,進而爲其選擇可能合適的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此外也能夠讓可能使用ICB出現超進展的實體瘤患者避免盲用後的危險事件發生。隨着液體活檢技術的日益發展,分子標誌物還經常被用於動態監控免疫治療的過程,鑑別假進展,並能提前預知繼發性耐藥進行及時臨牀干預。這樣才能夠讓檢測產品更貼近臨牀,去爲那些走投無路的患者帶去希望。目前最爲廣泛應用且被多個癌種論證的有基於NGS平臺的腫瘤突變負荷(TMB)檢測、基於毛細管電泳平臺的微衛星不穩定性(MSI)檢測、基於免疫組化平臺的PD-L1和CD8檢測。另外,諸如腫瘤微環境相關的mRNA表達、TCR-CDR3克隆性、新抗原負荷等指標目前也有相關的研究報道。而仁東醫學(原譽衡基因)發表的方舟計劃不僅融入了上述的所有檢測數據,也將表型數據、臨牀數據融入進行整合分析,三位一體,全方位預測免疫療效。

關於仁東醫學(原譽衡基因)方舟計劃,金鴿女士介紹,方舟計劃其實就是通過入組使用ICB的患者,獲得相關檢測數據、表型數據和臨牀數據,構建分癌種、多標誌物的預測模型,精準地區分免疫治療單藥獲益和不獲益的患者,並在此基礎上,對於不獲益的患者提供合適的聯合治療方式,同時用針對性的ctDNA panel(腫瘤個體化診療620基因檢測)進行動態監控,鑑別假進展,提前預知繼發性耐藥進行干預。計劃完成後將爲更多的患者帶來個性化治療方案。

目前仁東醫學(原譽衡基因)正全面負責譽衡GLS-010 IB期分子標誌物的輔助診斷,且已經在頭頸鱗癌、尿路上皮癌、腎癌、肝癌、胃癌、非小細胞肺癌等領域與衆多PI合作發起了二十多項相關研究,總共將納入近2000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藥患者。仁東醫學全體同仁願與各位同行一道爲精準生物治療事業保駕護航,爲健康中國添磚加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