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生产过机枪吗?有网友说,在康熙时代,戴梓就像朝廷献上了自己的28连珠火铳,说是比欧洲早200多年的机关枪,如果清朝使用这种武器,一定会战胜英法联军。

其实28连珠火铳根本就不能用于任何实战,“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铣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铣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

其实就是一个琵琶形状的老式火枪,里面有28个小轮盘,每一次扣动扳机,就有一份火药铅丸掉入发射筒,然后火石点燃火药,实现发射。

首先这种火器要想安装火药和铅丸,就需要连续装填28次才能发射,而且一个琵琶大的火器,枪管很短,又没有抵肩射击的设计,也没有稳定系统。就知道这是一种后坐力很小,威力更小的火器。

真正的战场杀伤力远不如大口径火绳枪,最多是个三眼铳水平。当年明朝的时候类似28连珠火铳这样奇思妙想的火器,少说也有数十个品种,结果到了辽东战场,没有一样可以击败清军,动辄被缴获上万具。

清朝生产的真正机枪,是1884年生产成功的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1888年,金陵机器制造局仿制成功马克沁重机枪。1908年,广东制造军械总厂生产出了麦德森轻机枪,每尊工料銀502兩,现在在巴西特警还在装备麦德森轻机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