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封二年,汉武帝的使者涉何前往朝鲜,中国历史上汉朝的使节是比较强悍的,不但能文能武,而且立功,封侯的理想非常炽烈。卫国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国家,之所以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断地出现谋略大师级的人物,可能真的有谋略的传统,卫满以1000多人最终立国,谋略一定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后灭亡的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国家。卫国,卫国根正苗红,卫国是周朝王族的同姓之国。现在我们看历史,只记得卫国历史上有两个人,可以说这两个人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和吕不韦,他们都是卫国人,就可以知道卫国在秦朝统一天下的历程中做出的贡献。

卫国在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其实并未亡国,而且终秦始皇的一生,这个卫国是一直存在的。这有点奇怪,不知是不是在秦始皇的心里对上述两个卫国人对秦国的帮助有感念之情,才给了卫国一条生路。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国的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才终告灭亡,最终灭掉卫国的是秦二世胡亥。

不过,似乎不为人重视的卫国人,他们有着商鞅,吕不韦那样的战略筹划能力,而且只要有一点机会,就能东山再起。

秦朝灭亡,天下群雄汹汹,才从秦朝的灭国阴影中走出来的卫家人,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故事。

卫国人卫满也是个战略家,战略眼光精准,机会把握适宜,时间算计也相当的准确。抓住汉高祖刘邦和燕王卢绾纷争的机会,卫满带领着1000名手下人离开了中原,一直向北进入了朝鲜,在朝鲜扎下根来,招引汉人流民,最终推翻了箕子朝鲜的箕准,建立了另一个朝鲜---卫氏朝鲜。

卫氏朝鲜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也就是说它是大家都承认的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不声不响之中,在汉末纷乱的时代,又一个卫国在朝鲜复国了,有意思的是,传说箕子朝鲜的建立者--箕子,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叔父,他就是被周朝的姬姓逼走的,"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没想到,一千年以后,周王室的后裔卫满灭亡了商朝的后裔箕子,周朝和商朝的争斗历史又一次重演。

卫满虽然建国,但实力太小,对比中原已经站稳脚步的汉朝来说,根本无法相比,因此,卫满表面上很亲近汉朝,声称自己是汉朝的外臣,替汉朝守护边疆。

也在同时、卫满正在悄悄地做另一项工作,壮大自己,他悄悄收编了邻近的一些小国,扩充自己的实力,他的力量也在逐渐的壮大。如果以朝鲜为基础,反攻中原也未可知。

从卫满得儿子--卫右渠的做法可以窥见他心底的想法,大量招引汉人流民,扩大自己的地盘。渐渐地,卫右渠不但自己不再向汉朝通商朝贡,而且还阻碍邻近的真番等小国与汉朝通商朝贡,更激烈的行为是,汉武帝元朔元年,朝鲜半岛小番国--君南宫,因不满卫右渠的高压控制,竟然率领部下28万人归降了汉朝。也许这一点,让汉朝皇帝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边境上的小国。

卫氏家族最为不幸的是,他们碰上了更雄才大略的一代大帝--汉武帝。

元封二年,汉武帝的使者涉何前往朝鲜,中国历史上汉朝的使节是比较强悍的,不但能文能武,而且立功,封侯的理想非常炽烈。

使节涉何被卫右渠拒绝后,涉何对出使没有结果非常气恼,在回国得路上到达国界线浿水时,涉何竟将护送他出境的朝鲜将军杀死,不得不说这个突发事故对卫满朝鲜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汉武帝毫不在乎朝鲜卫右渠的感受,不但没有责怪涉何,还任命他做专门负责一带的防务,做了辽东郡东部都尉。

汉武帝为什么这样做 ?

其实朝鲜怎么做都是错的,涉何杀掉朝鲜将军可能就是一场预谋,汉武帝收拾了天下,下一个轮到的无非是朝鲜而已,卧榻之旁,岂容他人憨睡。

涉何杀掉朝鲜将军是在元封二年,只要看一下在元封二年前后都发生了什么就知道了。

元封元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并在同年灭掉了闽越,同年将蜀西部的西夷地区完全纳入汉朝的统治之下。元封二年击灭劳浸、靡莫,招降滇王,“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举国降,请置吏入朝”。设益州郡,赐滇王印,汉朝基本上将西南夷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围。

元封元年十月,封禅完后,汉武帝北巡,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勒兵十八万骑,旌旗绵延千余里。

汉武帝刘彻嘉勉使节涉何,不过是统一天下的前奏,甚至不排除汉武帝就是同谋。因为,同样在元封二年,楼船将军杨仆将水军五万自齐跨越渤海,左将军荀彘将陆军自辽东南下渡鸭绿江,夹击王俭城,卫满朝鲜最终灭亡。

卫国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国家,之所以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断地出现谋略大师级的人物,可能真的有谋略的传统,卫满以1000多人最终立国,谋略一定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