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琳通公主參觀完三蘇祠之後題字。

廚師在後廚爲詩琳通公主一行製作川菜。

4月8日,泰國公主詩琳通訪川的第三日,參觀了樂山職業技術學院。這裏培養了一批烹飪和護理專業的泰國留學生。

當天下午,陳瑞祥和劉海接到任務,要在當晚額外爲詩琳通做幾道壓軸美食。兩人都是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的資深烹飪專業老師。陳瑞祥58歲了,有36年教齡。劉海49歲,有28年教齡。他們都是做川菜的一把好手。

“公主菜單”上有什麼樣的美食?爲何會有這個額外安排?原來,2012年,兩位大廚曾在泰國交流學習,因爲做得一手好菜,曾被公主接見過。6年過去了,至今,她依然記得他們當初做的菜,誇他們做的泰國菜很地道。

秀功夫

“公主菜單”3道壓軸菜嘉州菊花裏脊展樂山美食特色

8日下午6點20分左右,陳瑞祥和劉海趕到位於峨眉山的一家酒店的後廚。他們爲詩琳通準備了3道主打菜:椿芽蠶豆、嘉州菊花裏脊、薄荷雞肉末。

爲何選擇這三道菜?陳瑞祥告訴記者,椿芽蠶豆是一道季節性很強的菜餚。椿芽非常清香,蠶豆在夏初食用最佳。而嘉州菊花裏脊本是以菊花魚爲原料,但考慮到詩琳通的飲食習慣,他們用豬肉裏脊替換菊花魚,把裏脊製作成菊花的形狀。這道菜用泡姜和泡辣椒提味,是一道非常具有樂山本地特色的改良家常菜。

薄荷雞肉末是一道泰國菜餚,具有酸、辣、脆的特點。劉海說,因爲沒有時間準備原料,這道菜是就着廚房現有的食材而做。

兩位資深廚師的功力深厚,短短半個小時,這3道菜就出鍋了。

劉海說,其實川菜與泰國菜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川菜與泰國菜都有辣味和酸味。但是泰國菜沒有麻味。而泰國菜的酸甜味偏重,辣味也更重。

有淵源

爲何要額外請這2位廚師?兩人曾在泰國爲公主送菜

其實,他們與詩琳通曾有一段淵源。2012年,他們在泰國進行爲期兩個月的中泰餐飲文化交流時,曾被詩琳通親自接見過。

陳瑞祥和劉海至今對當時的情景記憶深刻。當時,他們作爲交流老師,到泰國皇家吉拉達學校學習泰國菜餚,並將川菜傳播到泰國。當時,詩琳通非常關心他們的交流學習情況。他們做好泰國菜後,經常送進宮裏,供詩琳通等品嚐。在品嚐完後,詩琳通經常通過祕書給他們的手藝點贊。

不僅如此,詩琳通愛川菜是人盡皆知。60歲大壽時,她曾經邀請眉山的一家餐飲供應商專程到泰國做菜。因此,陳瑞祥和劉海在泰國時也不定期地做川菜送進宮。他們說,詩琳通愛的川菜有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麻婆豆腐等。正因爲此,詩琳通當時還親自接見了他們。

重合作

川菜泰國喫香泰國學生每年來樂山學做川菜

美食交流,是四川與泰國交流的重要部分。早在2011年,泰國的留學生便來到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川菜製作。“每年都有四五人,每次學習10個月,今年已經培養了7批人才。”劉海告訴記者,第一批來學習川菜的泰國留學生現在已經留校當了老師。來自泰國皇家吉拉達的老師也會來交流。20歲的安明傑(音)是今年來學習做川菜的5名泰國留學生之一。他告訴記者,他現在已經學會了做回鍋肉、水煮肉片和各種各樣的乾鍋。

據悉,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已經同泰國13所院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2011年至今,該院接受泰國合作院校選派的一年制泰國交換生共計63人。同時,該院先後派出40餘名學生赴泰國友好院校交換學習一年。2017年,學院派出5名護理專業學生赴泰國交流學習,同時接收了9名泰國交換生來學習烹飪和護理。

詩琳通在現場對樂山職業技術學院表示感謝。她說,這裏每年接收泰國學生,並派遣老師到泰國皇家吉拉達學校去學習怎麼烹飪泰國菜。當時,到泰國交流的老師每次做好泰國菜後,都會讓她品嚐他們的廚藝,她認爲他們做得很地道。同時,在這裏學習的泰國留學生學到了專業知識,而且變得更有耐心和勤奮。此外,她看到有一部分泰國學生來這裏學護理,泰國紅十字護理學院已經升級到高級學院之一,因此她希望加強兩校之間在該領域的合作,派遣更多學生來學習。

花絮

眉山購買紀念品看泰國公主買了啥?

泰國公主詩琳通來到四川的第三天上午,她來到眉山三蘇紀念館和三蘇祠。

蘇宅有一口古井,她在得知此井經年不枯,孕育了三蘇父子,被譽爲“聖水”後,她用井水把手沾溼,將水拍在頭頂。

她還在現場手寫了一幅墨寶送給三蘇祠。她手持毛筆,一筆一畫寫下5個大字“蘇門出才子。”並署名,蓋上了自己的印章。

詩琳通對四川傳統文化非常熱愛。每次來川,總喜歡走訪名勝古蹟。去年她來四川專門去了四川博物院併購買了不少熊貓物件的紀念品。今年,她依然抱着自己的筆記本,認真記錄在東坡故里的所見所聞。

臨走時,她不忘購買紀念品。在挑選書籤時,她仔細地將書籤的盒子打開看,並嚮導購確認:“這些書籤每一個都是一樣的嗎?”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她購買了4個銀杏掛式書籤和1個東坡像書籤。此外,她還認真選購了一副撲克牌、4個橡皮擦、1本明信片、2個筆記本,共花費了422.5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劉秋鳳攝影謝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