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家对土地赋予了更多的权限,比如说延长了30年的土地承包期限,让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变得更加安稳。各地也鼓励着土地的流转,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着土地的浪费。毕竟农村人已经在城市里打工,这样的话土地自然也会出现闲置,将其流转就可以拿到一笔租金。如果闲置的时间超过2年时间,那发包方可能就会回收上去。当然如今的土地也已经进行了确权的工作,大家可以凭着此证书质押或者领取补贴,让农民的权利充分满足。

科普:近期流行的“一户一田”是啥意思?农民朋友该不该高兴?

最近传闻非常火的“一户一田”政策,相信很多农民已经听说了,笔者的家乡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宣传该政策,不过目前只是各地的试点,并没有在全国内开展。而有人就奇怪了,从《土地承包法》中可以看出,在承包期限内是不能进行土地的随意调整工作的,也不能将农民的土地回收上去,那“一户一田”符合规定吗?

一、什么是“一户一田”

在二轮承包的期间,土地的承包则是按照不同土地的性质进行分散承包,毕竟农田有旱田和水田之分,水田产生的粮食效益更高一些,为了确保最大化的公平,所以才会进行小块、分散的承包。但这种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农业生产,生产效率太低、种植成本太高,以至于土地的单位效益不尽人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户一田也随之出现。将农民的地集中起来经营,有利于机械化的开展,规模化的开展也可以减少种植成本,促进着粮作物的增产,实现更高的经济收入。

科普:近期流行的“一户一田”是啥意思?农民朋友该不该高兴?

二、“一户一田”合规吗?

从《土地承包法中》可见,发包方不能擅自调整农民的承包地,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对个别农户的耕地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过在调整的时候,需要召开村民大会,并由农民投票,只有2/3以上农民的同意才行。随后还需要将此结果上报到乡镇以及县级政府。

在第33、34、35条中可见,为了方便农业的生产需要,在同一个村集体内,承包方可以就土地进行相互的调整工作,并对经营权进行换置,还需要和发包方备案。所以说一户一田是符合法规的,但需要本着农民的自愿。当然承包方也可以将经营权转让给本村的村民,并重新和发包方签订合同。而土地经营权不管是进行互换还是转让出去,一定要及时申请登记。

科普:近期流行的“一户一田”是啥意思?农民朋友该不该高兴?

虽说国家对“一户一田”并没有提出什么法规政策,但实际上按照现有的法规来看是完全合法的,但需要保证互换后的土地总面积不变,同时还需要及时的汇报到上级,大家怎么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