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注 | 地域文化孕育下的南京歷史建築(下)

Profile

馬曉

中國建築史學會學術委員會 委員

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名城古建所 所長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時代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準的豔跡……

——朱自清《南京》

——民國風情——

南京好似一座規模宏大的中國現代“建築歷史博物館”。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南京東郊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東峯小茅山的南山腰,背依鐘山主峯,羣峯綿延;西接明太祖朱元璋孝陵;東鄰靈谷寺;南面平川,遠峯隱約。

中山陵主體建築順山勢而築,層層而上,於民國時期分部建設而成。現狀主體建築及陳設,爲孝經鼎、“博愛”牌樓、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沿中軸線由南而北逐級抬升。

博愛坊

孝經鼎

孝經鼎足

中山陵

總統府建築羣中每幢建築不僅風格獨特、歷史文化底蘊豐厚,還有濃重的政治色彩,名聞遐邇。

總統府總平面圖(作者自繪)

國立中央大學採取軸線開放式的空間格局,由南北向中軸線爲主、東西向軸線爲輔,採用美式大學中“Rotunda”的大禮堂爲構圖中心,以幾何規整的交通道路網爲骨架,構成嚴謹的西方古典空間模式。

東南大學正門

東南大學大禮堂前中央大道

金陵大學校園規劃幾乎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校園規劃的翻版,強調中軸線對稱、幾何式大草坪,可謂軸線開放式的空間場所。

南京大學北大樓

南京大學大禮堂

南京大學甲乙樓

雜誌2018年3月刊“關注”欄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