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夏美食||湖北荊門

荊門位於湖北中部,素有“荊楚門戶”之稱。荊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裏養育了道教創始人之一老萊子、一代楚辭文學家宋玉、南宋理學家陸九淵、楚國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等著名歷史人物,留下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傳頌的歷史典故。

團林糕卷

明朝初年,團林蓮花人李敖讀書考中舉人,被任命爲南陽通判。上任前,放心不下體弱的兒子,他從一個郞中那裏得知讓孩子多喫魚,可以改變兒子體弱現象,於是他買來不少的魚養在缸裏,每天煎一條魚讓孩子喫。一天孩子喫魚不小心被魚刺卡了喉,找了不少中醫先生醫治,卡在喉中的魚刺總是下不去又弄不出來,李敖四方求醫,急得面容憔悴。後來,一個農民用一個小鉗子伸入喉中才將魚刺取出。從此以後,李敖妻子將魚煎熟後總要花上半個多小時將魚刺一根根剔出,然後纔將去刺的魚送給兒子喫。剔魚中刺雖然麻煩,但爲了兒子,李敖之妻也不厭其煩,樂意爲之。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這年時逢大旱,水源奇缺,魚缸裏的魚因缺水而紛紛死了,這可急壞了李敖夫婦。到底還是李敖聰明,他找來菜刀將魚剔刺剁成魚泥,在魚泥中放些澱粉、蔥、蒜、姜、肉、雞蛋爲佐料,將混合後的魚泥放在鍋中隔水蒸熟,取名爲“魚卷”,叮囑妻子將這些“魚卷”放陰涼處保管,每天燒飯時切一點“卷”放在飯上熱一下後給孩子喫。這種既省事、又無刺的魚菜很快成爲有條件家庭孩子們的美餐。後來,有些人家仿照做“魚卷”的方法用肉做,人們稱之爲“肉糕”。從此,團林人形成了以“糕卷”待客的習俗。“無煙無酒不成禮儀,無糕無卷不成盛席”成了團林人的俗語。

慄溪煙燻肉

荊門城北用荊山餘脈,山高林密,農家燻臘製品尤具特色。

“慄溪煙燻肉”系農家臘月殺年豬後將豬肉醃後用柏樹枝加稻糠、酌加核桃殼、花生殼及油菜籽殼等經燻烤而成,成品鮮香結實,又常有燻料香味。食前以淘米水洗乾淨,宜蒸、煮、炒、燉,燻味獨特。

十里風乾雞

十里風乾雞,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十里鋪鎮地方特色產品。“風乾雞”又名“劉皇叔婆子雞”。這種雞易保存又 十里風乾雞不失新鮮,醇香、軟嫩,老少皆宜,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系劉備之妻孫尚香醃製發明,已有3000多年曆史。三國時期孫權爲聯劉備破曹,將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爲妻,並將婚後的劉備夫婦安置在荊州古城城北外的十里鋪。由於劉備愛喫雞,尚香夫人發明創造了許多雞的喫法,其中只有在冬天才能製作的醃雞(也就是現在的風乾雞)是劉備最愛喫的。它採用獨特的醃製手法,風味獨特,醇香軟嫩,不油不膩,回味悠長,易保存又不失新鮮,老少皆宜,深受各地老百姓喜愛。 十里鋪風乾雞是選取當地農家飼養土雞醃製而成,土雞的體型較大,體重超過普通雞,肉質鬆軟、肥厚,一切由手工製作,自然狀態風乾,色澤、肉質都保持原有狀態。

荊門雪棗

荊門雪棗,外形如棗,色澤雪白晶瑩,無雜質,味純正,清甜,酥脆,爽口。

據《荊門直隸州志》記載,荊門雪棗原爲子陵區八角鄉劉氏祖傳糕點工藝,人稱八角雪棗,在明代就已定型。傳說,明朝末年,江南有八個書生赴京趕考路經八角,盤纏耗盡,得到雪棗名師劉氏解囊相助,才得如期進京應試。八個書生進京後,均名登金榜,一舉成名。衣錦榮歸時,爲感劉氏恩義,專程到八角建造八個小亭,聊表贈金之報,從此八角雪棗聞名遐邇。

鍾祥蟠龍菜

蟠龍菜是湖北省鍾祥市特有的名菜佳餚,俗稱剁菜、卷切,是我國明朝時的宮廷“皇菜”,如今已是列入《中國菜譜》的名餚之一。

蟠龍菜造型美觀,味道鮮美,油而不膩,營養豐富,“以喫肉不見肉而著稱”。食用蟠龍菜一年四季皆宜,但以秋冬時節最好,因爲秋冬季是人們進補的好時機。

鍾祥特產蟠龍菜背後更有一段歷史。相傳1521(明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子繼位,由其堂弟,湖廣安陸州(今鍾祥)興王朱厚熜進京繼承皇位。相傳在朱厚熜(cōng)出發之前,郢中名廚採用瘦豬肉和鮮魚剁肉餡,拌入肥肉絲條,加上上等澱粉、雞蛋清、蔥薑末、食鹽等拌成餡料裹熟雞蛋皮之內做成長約30公分、口徑約5公分的扁捲筒形,置於蒸籠內蒸熟,然後將其切成薄片,擺成龍形於盤中間回蘢蒸熱,就成了色、味、香、形俱佳的上等菜餚,所以稱爲蟠龍菜。朱厚熜喫了讚不絕口,列蟠龍菜爲御菜。

太師餅

太師餅,又名茶花點心,是湖北省荊門的傳統點心,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爲南宋理學家陸九淵任荊門知軍時所喜愛。

此餅以精粉、熟豬油揉合爲皮,麪粉、熟豬油爲酥,再用熟麪粉、砂糖、桂花、桔餅、桃仁、冬瓜糖爲餡,經擀皮包餡成形後,入溫油中氽炸而成。喫口酥鬆清香,綿軟不膩,風味別具一格,曾多次獲“優質產品”稱號,被有關專家評品爲“正宗茶點”。

鍾祥米茶

鍾祥米茶是湖北省鍾祥市特有的地方風味小喫。相傳明朝憲宗朱見深第四子朱佑元(即嘉靖皇帝生父)冊封爲興王,食邑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其妃嘉靖皇帝之母蔣氏身懷六甲時害喜,茶米不思,見山珍海味噁心。興王召來多名廚師,調出各種口味的飯食菜餚,均不合蔣氏口味。興王大怒,一廚師情急智生,從家裏端來百姓食用的米茶,蔣氏果然食慾大振。王顏大悅,米茶從此從民間進入宮廷。後蔣氏隨嘉靖入紫禁城,逢夏季便令御廚製作米茶,但採用宮中精細貢米炒制的米茶遠不如糙米制作的清香、爽口,鍾祥糙米一度成爲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