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三大亨”—— 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靠煙、毒、賭、盜、娼等惡行而臭名昭著,成爲名噪一時的海上聞人。然而他們也時常用搜刮來的錢財進行辦學、賑災、濟貧、援戰等慈善活動,給自己戴上“大善士”的面具,以求改善自身形象,博得“樂善好施”的名聲,而久居上海灘。此舉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近代上海慈善事業的發展。

沽名釣譽,上海灘“三大亨”做了多少善事?

創辦學校

五四運動之後,上海興起了辦學校的風氣,黃金榮的義子黃鈞培在黃金榮的支持下,於1919年以中法學生會的名義在麋鹿路(今方浜西路)創辦中法義務學校。黃鈞培早逝後,學校由黃金榮繼續支持,校長爲金煜。據說,黃金榮無子,黃以爲是作惡太多的報應,創辦學校是爲了行善積德。後來學校更名爲競雄義學,並遷到藍維藹路(今肇周路),1924年一分爲兩,改稱金榮公學與金榮義學。1930年春,又更名爲金榮學校,並遷到康悌路(今建國東路)。1931年,再度更名爲金榮小學校,由黃金榮任董事會董事長,杜月笙、金廷蓀等爲董事。1945年抗戰勝利後,黃金榮整頓人事,聘請了一批學有所長的教師執教,並增加免費學額,得到了時人的讚揚。無獨有偶,杜月笙在法租界善鍾路(今常熟路)創辦了一所正始中學,親任董事長,陳羣任校長,並耗資10萬元,在老家浦東建立的杜祠旁建立“浦東杜氏藏書樓”,附設學塾。

沽名釣譽,上海灘“三大亨”做了多少善事?

募捐賑災

黃金榮被稱爲“上海灘最狡詐的守財奴”,是“三大亨”中較爲吝嗇的一個,但如遇災害,也會登高而呼,帶頭募捐。1922年—1924年間,城隍廟先後3次遭火,幾乎全部焚燬。1924年黃金榮聯絡杜月笙、張嘯林與商界巨賈葉惠鈞及秦硯畦等人,組織“邑廟董事會”,發起了重建城隍廟的活動。號召捐助,組織義演,籌集資金。1926年4月動工,1927年秋建成,耗銀達9萬元。其中黃金榮捐助5萬元,杜月笙捐助1萬元,張嘯林捐助1萬元。這確實是做了一件大善事,所以重建後的城隍廟立了“功德碑”,爲黃金榮等人歌功頌德。城隍廟重建後,黃讓自己的門徒程錫文去管理,每年以數十萬的金銀滾滾流入黃的口袋,而管理廟產的程錫文不到幾年,便積累了不少錢財,成了大富翁。可見,黃的這種捐助行爲是個名利雙收的好機會。1931年蘇北水災,“三大亨”慷慨解囊,黃金榮將64歲壽辰壽禮5萬多元,全部捐給了災民。

杜月笙在募捐賑災方面是“青出於藍勝於藍”。1946年蘇北水災,杜月笙出面組織“蘇北難民救濟協會”。杜通過“霸王請客”、上海選美等手段共募捐達20多億元法幣。杜月笙在博得聲譽,撈得油水的同時,又把此次募捐同拉近CC派陳立夫的關係聯繫在一起,和國民黨江蘇省黨部主任汪寶(與陳立夫關係密切)商定籌募法幣20億元。事成之後,爲了感謝汪的配合,杜送給汪一張2000萬元的支票。杜還要擺平參與這次募捐活動的其他重要人物。如以每人2000萬元計,募捐總數20多億元,不過僅夠百人之分。如此一算,那些輾轉街頭、飢寒交迫的難民,究竟能得到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沽名釣譽,上海灘“三大亨”做了多少善事?

援戰救難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爲接應軍需,安定金融,扶傷濟難,募款徵物,史量才、杜月笙等發起成立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史量才任會長,杜月笙、張嘯林等爲理事。全面抗戰爆發後,各界救亡運動蓬勃興起。1937年7月22日,杜月笙、潘公展等上海工商界巨頭、社會名流聯合上海市商會、市民聯合會等13個機關團體,發起成立了“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杜月笙任籌募委員會主任。其實救援會常委們眼睛無不盯着籌委會主任這個位置,因爲這是一個肥差。這位籌委會主任到底經手了多少錢財,不得而知。他的門徒曾說:從抗敵後援會成立到上海淪陷,直至抗敵後援會結束,籌募委員會徵募的物資和款項,究竟有多少,既沒有統計,更無徵信的材料可以審覈。事後,蔣介石卻說杜月笙在抗敵後援會中曾有“賠墊”,特撥現款10萬元給予“補償”。

“八一三”淞滬抗戰發生後,黃金榮與虞洽卿、聞蘭亭等組織籌建了上海市難民救濟委員會,黃擔任副主任。大批難民湧入法租界,黃金榮把自己的產業貢獻出來,把康悌路(今建國東路)的金榮學校設立爲上海戰區難民臨時救濟會第七收容所,把全上海最熱鬧的娛樂場所大世界設立爲第十四收容所,負責人是童子劍。不幾天,大世界就容納了幾千難民,難民還是蜂擁而來,黃金榮就把共舞臺、黃金大戲院、榮金大戲院等也騰空出來接納難民。難民入住後,黃金榮每日支出不少錢物用於購買食物,設立診所等,他還在南市老西門、城隍廟等處施捨米粥給窮人和難民。大世界因此停業達一年有餘。1938年黃金榮、虞洽卿等又發起慈善演劇,聘請名角程硯秋、王少樓等在黃金大戲院義唱3天,所得票房收入全部交給難民救濟協會。爲了遣送難民,8月份,“三大亨”與金廷蓀、顧竹軒、陳世昌等人聯合發起義演助賑。他們組織了一班戲,併發起各認購戲票兩千元,在大舞臺連演3天,共籌集了16萬元的金額,遣送了不少難民。這些行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爲“三大亨”贏得了名譽。

沽名釣譽,上海灘“三大亨”做了多少善事?

扶困濟貧

每年到年關給貧民施捨棉衣是黃金榮做的又一善事。黃公館按例要準備棉衣、棉褲2000套,銀角子2、3千元。到臘月十五這天,黃金榮穿着絲綿老羊皮袍,從鈞培裏出發,四個大漢緊隨其後,再後面就是挑棉衣棉褲和抬銀角子的隊伍。放賑地點在八仙橋,這裏早已是人山人海。黃金榮一坐定,受賑隊伍一個個往前擁去,親熱地叫一聲黃老闆,道聲發財,就可以得到一套棉衣和4角錢。有些貪心的人還會重新排隊,再領一次。

杜月笙從1918年起,每年夏天都要從藥房購買大量“痧藥水”、“行軍散”,或親自或派人送回浦東高橋故鄉,挨家挨戶免費散發,並關照鄉里父老:盛夏時令,易染疾病,要講究衛生,防止時令傳染病流行。每逢寒冬臘月,則購置棉衣,分發給高橋故鄉的貧民。他還出資在高橋鄉間修建了23座石橋,重建了高橋沙港的觀音堂。他還在他的公館裏,散發所謂“濟貧月折”。據說,貧民每逢陰曆初一、十五,可持折取若干救濟金。每月持折到杜家支領生活費者,達200餘戶。

創辦或資助慈善組織是他們的又一濟貧方式。1926年,黃金榮、杜月笙等創辦了“上海乞丐收容所”。1932年11月,閔行廣慈苦兒院校舍落成,黃金榮領銜發起舉行典禮。“三大亨”還曾出資資助救濟婦孺總會、浦東醫院、上海孤兒院、老人堂等慈善組織。以杜月笙爲中心發起組織的浦東同鄉會,從事慈善的事例和效率引人注目。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後,浦東同鄉會發出通知:一切無家可歸的浦東人都可以接受援助。同鄉會在周浦鎮和楊思鎮設立難民收容所,並建立6個施粥站,共耗資15540元。1937年,同鄉會成立營救隊伍和12個難民收容所,這些收容所一直開辦到1939年3月,收留難民共達4186人。

上海灘的“三大亨”參與慈善事業,既熱衷於利,更醉心於名;既懂得以利求名,又善於以名牟利;利用救災,既可以向官場四面八方伸出觸鬚,又可以在社會上揚名,擴大其影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