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我们中国人的印象中,奸臣应该是无恶不作,贪财好色,结党营私,招权纳贿的形象,比如东汉末年的董卓、明朝的严世蕃、清朝的和珅等人,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有些人清廉正直,才华横溢却也被定为奸臣,比如宋朝的大才子陈彭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究竟是为何呢?

根据《宋史》记载,陈彭年是抚州南城人(今江西南城县人),在宋真宗年间备受器重,官居龙图阁学士、兵部侍郎、参知政事,是著名的官员。陈彭年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这一切都是他奋斗得来。陈彭年出生的时候,北宋才刚刚建立,当时北汉、吴越国、南唐等割据势力还和北宋并存,陈彭年就是南唐人。

此人十三岁就陪皇子读书,官居副宰相,一生清廉,为何成了奸臣?

陈彭年的父亲名叫陈省躬,是当时的鹿邑县令,因此陈彭年的家境还是不错的,这也给陈彭年读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陈彭年学习非常刻苦,经常读书到深夜,为此他母亲还非常心疼,不让他读书太晚,可是陈彭年却依然悄悄地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勤奋的陈彭年很快就学有所成,他十三岁就写了一篇万字长文《皇纲论》,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得到了当地名流硕儒的一致赞扬。

南唐后主李煜听说了陈彭年的才华之后,下旨将陈彭年接到宫中,让陈彭年陪伴皇子李仲宣读书,可见李煜对陈彭年的器重。可惜陈彭年没有能在南唐做大官,因为不久之后南唐被北宋给灭了,陈彭年也被俘虏到了北宋,成了一个亡国之人。

此人十三岁就陪皇子读书,官居副宰相,一生清廉,为何成了奸臣?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陈彭年在北宋依然刻苦读书,最终在宋太宗雍熙二年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江陵府司理参军,从此步入仕途。陈彭年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内心善良,他作为司理参军是要负责处决死囚犯的,但是陈彭年胆小心软,不敢看血腥的场面,因此被调任为文职。此后陈彭年在官场起起伏伏,仕途非常坎坷,加上此后陈彭年母亲去世三年不能做官,一度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只能靠仆人做买卖来挣钱糊口。

到了宋真宗年间,陈彭年时来运转,被宋真宗任命为秘书郎,后来又做了苏州通判,接着升迁为秘书丞、集贤殿修撰。陈彭年为了报答宋真宗的知遇之恩,向宋真宗上了奏章,提出了很多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建议,还在科举考试中创立“糊名”制度,杜绝了考生托关系作弊的弊端。再加上陈彭年修撰大型类书《册府元龟》有功,宋真宗加封陈彭年为龙图阁直学士,工部侍郎,陈彭年由此成为宋真宗的宠臣之一。

此人十三岁就陪皇子读书,官居副宰相,一生清廉,为何成了奸臣?

大中祥符以及天禧年间,宋真宗为了洗刷“澶渊之盟”中遭受的屈辱,就在王钦若的怂恿下,假借“天书下凡”之名,东封泰山,西祀华山,大摆排场,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史料记载,宋真宗为此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花费了大约一千八百万贯的巨额钱财,相当于宋朝送给辽国岁币的60倍之多,可说是劳民伤财。当时满朝文武虽然知道这件事做得不对,但是却没有人敢于强烈反对,包括宰相王旦在内。

陈彭年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工部侍郎自然更没有话语权,所以这事也不能怪他。后来陈彭年由于监修国史有功,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宋真宗天禧元年,宋真宗因为改了年号,祭祀天地,所以任命博学多才的陈彭年担任“天书仪卫副使”和“参详仪制奉宝册使。”负责主持相关事宜,这和之前宋真宗的劳民伤财的封禅是两码事,虽然都是以“天书”为名义,后来宋仁宗朝的宰相王曾却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愣是把奸臣的帽子扣在陈彭年头上,称陈彭年为“五鬼之一”,后人不加分辨,将错就错写入《宋史》,可谓冤枉!

此人十三岁就陪皇子读书,官居副宰相,一生清廉,为何成了奸臣?

不久之后陈彭年病逝。宋真宗非常悲痛,亲自到陈彭年家中吊唁,发现陈彭年家中破旧简陋,不像是朝廷大员的居所,因为陈彭年为官清廉,俸禄都用来买书,没有什么积蓄。宋真宗非常悲痛,辍朝好几天,亲自追赠陈彭为右仆射,还赠给陈彭年“文僖”的谥号,陈彭年的死可说是倍极哀荣。

然而陈彭年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却过得很悲惨,前面我们说过陈彭年为官清廉,除了书籍之外,没有什么遗产留给儿子,堪比后来的包青天包拯。根据宋代笔记《画墁录》记载,陈彭年的儿子名叫陈彦博,是汀州太守,由于家中贫穷,陈彦博一改父亲清廉的作风,贪污受贿,结果被罢官发配到海南岛充军,从此家境彻底败落。

此人十三岁就陪皇子读书,官居副宰相,一生清廉,为何成了奸臣?

陈彦博死后留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陈逵,也就是陈彭年的长孙。陈逵和弟弟沦落到连科举也无法参加的地步,只能靠给人抄书挣钱糊口。后来陈逵也有了儿子,抄书养不起孩子,陈逵为了家庭,只好和弟弟一起回老家,挖开了祖父陈彭年的坟墓,将里面唯一值钱的东西,一根金带取出来变卖成钱财,贴补家用。陈彭年作为堂堂的龙图阁学士,参知政事(副宰相),一生清廉,死后却被自己孙子挖开坟墓,还背上了奸臣的骂名,可说是悲惨至极了。

参考资料:《宋史》 《画墁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