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了委屈還去道歉,很可能是我們太害怕,害怕連最壞的關係都沒有了,沒有了關係,也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會去跟對方道歉,會把錯誤歸集於自身,會想着如果不是自己的問題,父母就不會打罵我了,別人就不會不高興了。

有位女生說,她是個總向別人道歉的人。

道歉,已經成爲了她的習慣性模式。

她打小就被教育,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順着別人的心情,自己就會少點麻煩,別爲一點小事情爭輸贏。

無論自己有沒有做錯,看到別人生氣,自己就會忍不住地向別人道歉,和朋友有矛盾了道歉,同事領導不高興了道歉。

明明不是自己的錯就道歉,只是爲了快點讓事情過去,快點平息衝突和情緒。

雖然這樣做,確實可以不用再去面對別人的情緒,可卻不得不面對自己內心的衝突。

總感覺自己很委屈很受傷,憤懣不滿越來越多,常常因此自責,甚至破壞自我。

爲什麼明明是自己受了委屈,卻反而去給別人道歉?

01 心理學家克萊因說: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個人的存在感,來自於他的感受被另一個人看到。也就是說,你感知到了我的感受,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是這般存在着。

相應的,不存在感,就是你的感受沒有被確認。

有位來訪者說,讀小學的時候,去親戚家拜年,大人們在樓下聊天,她在樓上看電視。

大舅上來,坐在她旁邊和她一起看電視,後來不知怎麼地就把她抱了過來。一開始,她還以爲是大舅在逗她玩,抱着她不讓她走。

可大舅開始親她,雖然那時候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心裏卻非常害怕。回家之後,告訴了媽媽,結果卻被狠狠地罵不要臉,罵她沒事搞事。

她又羞又愧,自己並不是想要搞事情,只是害怕,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媽媽對這件事情的態度,讓她感覺充滿羞恥,自己的存在就是個錯誤。

後來無論遇到了什麼事情,她都不敢,也不願和父母去說。

所有的委屈都得獨自消化,消化的不僅是委屈,還有藏在委屈背後的羞恥感——你的感覺不重要,你的存在也不重要。

明明是你受了委屈,爲何還給別人道歉?

02 羞恥感,是一種靈魂之殤。

內化的羞恥感,會讓我們覺得自我有缺陷,甚至你沒有經歷任何的外部事件,僅僅會因爲自身的存在而感到羞恥。

就像那位被性侵的來訪者,媽媽的態度,讓她覺得自己的存在是羞恥和錯誤的。

之前的熱播劇《夏至未至》裏面,程七七因爲和李嫣然打架,被請到教導處,程媽媽要七七給嫣然道歉,七七覺得自己沒有錯,她不願意道歉,因爲是對方先動手的。

但是,七七的媽媽不但沒有向着自己,連基本的公平也做不到。

再想到平時的家庭生活中,媽媽也不向着自己。無論是誰錯了,最終都要七七去道歉,她覺得非常委屈和難過。

這也是七七性格變得扭曲的重要原因,從開始的單純無邪到後來變得充滿心機,她從這一端走向另一面。

背後的動力,無非也是爲了渴望一份愛。

一個人最初的存在感,就來自於他的感受被父母所看到。不存在感,便是父母對孩子的忽視與否認,沒被愛照見,存在的本身就像是錯誤的。

日本作家太宰治說:“我的一生充滿羞恥。我甚至都猜不出正常人的生活該是什麼樣的。”他自殺時留下遺言:“生而爲人,對不起”。

明明是你受了委屈,爲何還給別人道歉?

03 愛的渴求

我們都渴望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當我們連自己都不能保護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受到深深的無助感,這種無助感也會引發強烈的屈辱和羞恥。

很多從小被父母經常打罵,甚至被虐待的孩子,會容易把事情歸咎於自己:父母之所以這樣對我,是因爲我做得不夠好。

也許是我不值得被重視,不值得被愛。

如果自己聽話,表現得更好一些,爸爸就不會打自己了。他們也可能會覺得,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真得很窩囊。

不能保護自己,甚至都不敢渴望父母的保護和安慰。

羞恥,源於不想被看見的被看見了。它暴露了自己最脆弱無助的樣子。

我們不想去看見,也害怕去看見。

對愛的渴求,竟成了自己生命中的羞恥。

明明是你受了委屈,爲何還給別人道歉?

04 不是他們不愛我,只是我做得不夠好。

當體會到羞恥感之後,孩子可能會啓用反向形成、合理化等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再受到更多的傷害。

所以,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會去跟對方道歉,會把錯誤歸集於自身,會想着如果不是自己的問題,父母就不會打罵我了,別人就不會不高興了。

受了委屈還去道歉,很可能是我們太害怕,害怕連最壞的關係都沒有了,沒有了關係,也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

道歉是爲了讓自己不那麼受傷的謊言:不是他們不愛我,只是我做得不夠好。

明明是你受了委屈,爲何還給別人道歉?

05

曾奇峯老師說:我們所有人都是帶着自己的毛病,和這些毛病所附加的羞恥感而活着的。

沒有得到愛和接納,那是創傷。我們不敢面對創傷,沒有能力面對創傷的時候,就形成了羞恥。

那是我們隱藏得最深的情緒和感受,我們甚至會爲自己懷有羞恥感而感到羞恥。

你的不斷道歉,不過是想讓當年受傷的孩子可以活下來,那是出於對自己的保護。

當你可以這樣看待自己,看見了過去和現在行爲模式之間的聯繫,內心的自我攻擊也會減少。

同時也意味着,你成年人的部分和力量,正在逐漸地增強。

餘生 有你,相逢甚喜 V:1858018466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