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瑞幸咖啡於北京總部召開了其2019戰略溝通會。會上,瑞幸咖啡CEO錢治亞表示,2019年將新增門店2500家,總門店數超過4500家。

據悉,按照目前星巴克的2019新增門店策略,如果瑞幸咖啡得以完成2500家新店的佈局任務,那麼屆時它將從門店和咖啡銷量方面超越星巴克,成爲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爲了完成這一目標,瑞幸咖啡CMO楊飛表示,將會持續進行補貼策略,“我們和投資人在補貼策略的看法上保持高度一致。”他說,“未來還會有三到五年堅持補貼,快速做大,符合我們的發展戰略。”

此前,有外界擔憂,依靠補貼燒錢快速發展的瑞幸有可能成爲下一個OFO,燒錢燒到資金鍊斷裂。楊飛則表示,瑞幸的團隊都是行業從業10年以上的老兵,之前有做過多家盈利上市公司的經驗,同時補貼也得到了投資人的認可,因此不必擔心現金流的問題。

不過,對於更長期的規劃和目標方面,瑞幸咖啡在會上並未做出回應,超過星巴克對於他們而言,可能更像是短期策略中的一個“小目標”。而在中國大陸待騰飛的咖啡市場中,對於他們的要求遠不止這些。

補貼“非常值得”

在當天的溝通會上,瑞幸咖啡再次向媒體聲明,全年的虧損符合他們的預期,並且虧損額大於此前媒體透露的8億元的數目。楊飛表示,利用補貼快速獲取客戶是瑞幸的既定戰略,用這些補貼換取這一年的2000家直營門店的市場規模和1200萬付費用戶,是“非常值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新年伊始,瑞幸調整了自己的補貼策略。公告顯示,此前的充5贈1、充2贈1現在變更爲僅有充2贈1,同時,免配送的額度提高至55元。這也表明,在補貼戰略持續的情況下,具體的補貼形式將有所改變。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即便是充2贈1,目前也是市場上性價比比較高的補貼額度。未來,瑞幸咖啡將逐步降低充贈的門檻,加大發券補貼力度。

至於配送額度的提高,則基於2018年瑞幸咖啡自己積累數據的轉變。錢治亞表示,目前的門店覆蓋22城共2073家,加上2019年新開的2500家,自提將更加方便。用戶自提率從年初的35%提升至年終的61%,也說明了這一趨勢。

瑞幸方面稱,面向未來而言,目前中國大陸的人均咖啡銷量爲4杯/年,遠低於日韓和中國臺灣地區超過200杯/年的數量,這個市場的增量空間巨大。同時,這也意味着超越星巴克遠遠不能達到市場空間對於瑞幸的要求,不過,瑞幸方面並未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更長期的發展目標和規劃。

後續,面對一旦補貼退坡用戶會否流失的問題,楊飛表示,通過降低門店成本、獲客成本,反哺產品品質,降低到手價格,實際上是一整套系統性的成本結構創新,不單是簡單的價格補貼。

“咖啡不是奢侈品,必須要回歸合理的價格,我們就是要讓中國用戶喝到划算高品質的咖啡。”他說,“一定要發到朋友圈炫耀的才叫咖啡消費的觀點,現在已經過時了。”

8億都虧哪了?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瑞幸咖啡覆蓋全國22座城市,共2073家門店,其中實體門店1897家,外賣廚房176家。據悉,已經實現了城市核心區域的5分鐘全面覆蓋。

銷量上看,同樣截至上述時間,達到了8968萬杯的銷量,同時客戶端的用戶滿意度達到99.6%。其中,三個月內的用戶復購率超過50%,用戶的自提比例從年初的35%提升至年終的61%。

2018年內,瑞幸完成了兩筆融資,分別是7月11日的A輪2億美元,和12月12日的B輪2億美元,投後估值從10億美元上升至22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咖啡從正式營業至今,也不過7個多月。

快速的發展帶給他們的不只是媒體的關注,也有來自各方面的質疑,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超過8億元的虧損,都虧在哪兒了。

瑞幸咖啡高級副總裁郭謹一在會上回應稱,在目前瑞幸咖啡的虧損中,最大一部分的錢用在了品質的管控上。

品控的核心,在於瑞幸咖啡目前採用了一套基於AIoT的智能物聯網品控系統。每一臺設備都可以通過傳感器,實時瞭解其運行參數比如萃取時間、溫度、倉壓、設備健康度等等,發現問題,工程師就會過去調試設備。他表示,目前瑞幸使用的所有咖啡豆,都是獲得2018年米蘭國際咖啡品鑑大賽意式濃縮組金獎的咖啡豆配方,“這個配方是我們根據中國消費者的特點,調整升級後的一款配方。”他說。

供應鏈方面,瑞幸咖啡在會上公佈了一部分他們的供應商。瑞士雪萊、意大利法布芮供應咖啡機和原料;百卡弗、百麥和中糧供應食品;DHL、美國Havi等作爲倉儲物流供應商,爲整個運營系統的品質管控作爲保障。

“中國咖啡市場的口感培養實際上還需要一段時間。”他說,“對於各種咖啡品牌,消費者都會有贊有罵,我們還會一直重視用戶留言改進自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