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初,日軍陸海空協同作戰登陸大亞灣發起廣州會戰。

廣州,華南沿海最大城市。

抗戰爆發前夜,在日軍直接威脅華北、華東的不利態勢下,廣州作爲華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最後一條相對安全的通道樞紐。

廣州,可謂抗戰初期最具軍事戰略價值的重要港口城市。

也正是如此,廣州對日國防建設、準備,早在1935年即全面開展。

廣州是孫中山先生北伐誓師的國軍建軍的基地,也是國共之外擁有軍隊實力的第三政治勢力的根本所在。

書上記載開明進步的李濟深、蔡廷鍇、方振武、陳濟棠、餘漢謀、蔣光鼐等軍頭抱團取暖,均是對廣州軍界影響至深的人物。

按說當時,粵軍裝備精良,戰力強悍,戰法靈活,在國內戰爭中打出來的名氣非同小可。然而,廣州抗戰結果卻令人沮喪。

抗戰爆發後,1938年10月,在武漢會戰後期,國軍以粵軍爲主,在抵禦日軍發起的廣州會戰中,作戰處處被動最終全線崩潰,軍民死傷和物資損失極爲慘重。

短短10餘日,廣州即告淪陷。

爲此,在名流們義憤填膺指責下,重慶政府被各界輿論鵲起批評,一時,灰頭土臉。

直到現在,國軍喪師失城,一敗塗地,也使得廣州會戰和廣州抗戰成爲“片面抗戰”典型失敗案例,被後人居高臨下在書本上指指點點,嘲笑詬病。

廣州會戰,真相如何?

廣州會戰之後,顛沛流離的第12集團軍機關人員。

任何歷史記載,均無資格可以壟斷真相。

戰史,首先是軍事、戰爭的歷史。所以,如是遵循軍事和戰爭的原則,在軍事和戰爭的邏輯軌道上推演,也許,可以儘量真實去靠近昨天。

1938年10月,廣州會戰,亦然。

如果片面以參戰兵力去比較當年的抗戰,這不是智商問題,而是起碼的欠缺歷史常識和邏輯思維的問題。所以,在此強調:

當時,中國雖然有少量的飛機、戰艦、戰車、重炮,但是相對工業發達、蓄力日久,陸海空全面發展的世界軍事強國日本而言,抗戰無疑是國軍以準近代化軍隊,抵禦日軍海陸空現代化軍隊的,戰力存在代差的戰爭。

七七事變至淞滬會戰爆發,中日全面戰爭揭開大幕。

是時,和其他省、市一樣,廣東即以舉省之力,在粵軍擅打的名將張發奎、吳奇偉、葉肇等率領下,動員了6個滿員步兵師和若干補充團長途行軍,投入了淞滬會戰、南京會戰、臺兒莊會戰等作戰。

1938年,廣州參戰部隊一路苦戰,千里轉進武漢外圍戰場,投入了武漢大會戰。

這時,相距平津、淞滬和武漢千里之遙的廣州並不安寧。

廣州會戰後,侵入廣州的日軍。

隨抗戰爆發,廣州便成爲中國最重要的向海外暨香港進口軍火、糧食的重要港口。

廣州進口的物資源源不斷補充前方,客觀上保障了抗戰初期若干會戰的進行。由此,可見抗戰軍興之處,廣州軍民貢獻之大。

當然,日軍對廣州戰略價值也是極端重視。

淞滬會戰、南京會戰期間,國軍有限的重炮炮彈即源自廣州進口。在早期機械化戰爭時代,重炮相當於現在的導彈。爲此,日軍制定“A作戰”計劃,欲圖於1937年12月26日,在大亞灣登陸開闢南方戰場,截斷中國抗戰的最重要的後勤線。

日軍這一南侵計劃,對當時同期中國抗戰的世界大佬英國、正在崛起的美國在東南亞利益,無疑影響極大。所以,英美兩國索性藉口南京會戰時,日軍誤炸英美軍艦、商船,加大對日本政府的外交施壓。

在進行“A作戰”計劃的前數日,日軍迫於英美施壓,終止登陸行動。

於是,日軍以臺灣爲基地,以陸海航空力量開始對廣州進行長達近年的無差別狂轟濫炸。廣州犧牲甚巨。

彼時,國軍駐防廣州的第四戰區第12集團軍主力已經調往北方戰場作戰。而第4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2集團軍總司令餘漢謀上將,終究是心有打算的傑出軍閥。審時度勢,他開始敲鑼打鼓招兵買馬。

數月之內,第12集團軍擴軍之後,野戰軍加地方軍,隱然有了10餘萬人槍。

1938年,第4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2集團軍總司令餘漢謀

軍官多是餘漢謀信賴的親朋鄉黨,雖然個個“赤膽忠心”,無奈人人都是擅長生意和享受。正逢抗戰爆發大量進口軍事物資,廣州車水馬龍,商機多多。

千里之外的抗戰並沒有影響到第12集團軍。照舊,軍官們白天長袍做生意,晚上酒樓喝花酒,端是逍遙。

顯然,餘漢謀這支部隊,紀律渙散,軍無鬥志,可謂粵軍史上戰鬥力最是不堪的部隊。

然而,在南京會戰和徐州會戰之後,日軍礙於英美外交施壓雖然沒有直接動手,卻對遙遠南方的廣州暗藏殺機。

1938年7月,解決了北方張鼓峯邊境對蘇俄的衝突後,日本重新調整了侵華戰略。是時,日軍決定深入武漢,欲圖速戰決勝中國。

出於淞滬會戰戰後總結,日軍參謀本部《以秋季作戰爲中心的戰爭指導要點》中,在制訂攻略武漢計劃的同時,也制訂了攻佔廣州,截斷中國抗戰最重要後勤線的戰略指導。

日軍欲圖採取急襲方式,果敢迅速地攻佔廣州;以後在廣州附近切斷粵漢線,珠江、西江,採取緊縮、持久的態勢

其作戰目的非常簡單:

切斷蔣政權的主要補給線,使第三國,特別是英國的援蔣意圖受到挫折。

一邊鶯歌燕舞,一邊虎視眈眈——在南京、武漢、重慶往返奔跑的蔣介石爲此哭笑不得。

日軍現代化軍隊對中國沿海地區具有遠程投放軍力的優勢。

然而,關係抗戰全局的武漢會戰揭開序幕。此刻,既然再無兵力應付南方戰場,不如把廣東安危寄於英、美外交施壓。

如是武漢會戰曠日持久,日軍再遠襲廣州開闢新戰場而不得脫身,那麼,明眼可見,在全球戰略上,日本勢必進一步冒犯英美外交和國家的尊嚴、利益。

艱苦抗戰,以待時變。其實,這也算是持久戰的戰略思考的局部。

所以,這時的廣州防務完全落在了餘漢謀及其第12集團軍。

既調出非嫡系粵軍出粵抗戰,又在廣東推行粵人治粵,把親朋好友安插於全省軍政要害部門。這時,在1935年、36年迫於南京政府威壓,不得不藏頭露尾,低眉順眼的餘漢謀,隨位高權重,終於揚眉吐氣起來。

彼時,奉命反制日特,整治走私、軍隊腐敗等亂象,在廣州街頭執勤的軍統人員和非嫡系政府軍軍官,一旦冒犯餘漢謀的兄弟鄉黨,一言不合被反誣日特,被抓被殺也有數人。

日軍蠢蠢欲動,廣州危在旦夕,第12集團軍上下歌舞昇平。

1939年9月19日,武漢會戰鏖戰正熾,日本天皇在大本營御前會議簽署由陸、海軍協同攻略廣州的“大陸令”、“大海令”。

爲攻略廣州,日軍調集在青島備戰東北的日軍精銳第5師團,以及參戰淞滬會戰和南京會戰外圍會戰的第18師團,以及關東軍第104師團,專門編組爲第21軍,由古莊幹郎中將擔任司令官,負責廣州方向作戰。

抗戰爆發到廣州會戰期間,日軍對廣州實施了慘烈的無差別大轟炸。

這股日軍雖然不如在武漢外圍及長江中游作戰的日軍第2、第11軍陣容強大,但是,其實力遠超當時國軍和現在人們的想象。

日軍爲第21軍專門配屬了1個野戰重炮兵旅團、2個山炮聯隊、5個重迫擊炮大隊、8個野戰高射炮大隊、及3個戰車中隊等極爲強大的火力。

爲奔襲廣州,日軍以高雄基地航空隊、第4飛行團投入作戰。日軍第4飛行團即擁有戰機、轟炸機等軍機200餘架,超過中國抗戰前全部戰機。

此外,日軍派出其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的強大海軍,以第1、2航母戰隊加賀、龍驤、蒼龍號等3艘航母,及日軍聯合艦隊第5艦隊重巡洋艦“妙高”號,及輕巡洋艦“多摩”號、“天龍”號、“龍田”號、“鬼怒”號、“由良”號和“那珂”號等新型主力戰艦,及海軍若干陸戰隊參加廣州方向作戰。

現在回望抗戰,最讓人苦笑不得的,還是當代軍迷總是認定了日軍不如蘇俄,不如德軍,不如英法,忘情着低估日軍戰力。

然而,就當年日軍攻略廣州的軍力配置,即可發現,這樣豪華配置的強大陸海空力量,即便放到現在,恐怕世界大多數國家也無法抵擋。

給你一把毛瑟手槍,一支中正步槍,一挺機槍,再加掛一份沖天浩氣。如是當年,把你推到廣東大亞灣,結果恐怕還是有心無力。

何況,當年駐防大亞灣、增城至廣州的,還是名爲將領,實爲軍閥的餘漢謀的“餘家軍”?

日軍犯境,第12集團軍嫡系部隊忙於經商創收,派到300多公里海防線上駐防的作戰部隊不足5萬人。

即便在戰爭期間,海防前線軍官還是忘不了前往廣州和香港遊玩。

爲準備1938年10月10日雙十節,廣州忙於軍民聯歡慶祝集會。

看着街頭巷尾的軍民大合唱,街頭劇,遊藝會,放電影,募捐散步,香港捐贈十字車披紅掛綵招搖街頭,餘漢謀及其朋友、鄉黨爲政績欣慰,無不心情舒暢。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便在此刻,空前規模的日軍正悄悄撲向大亞灣。

日軍大亞灣登陸,是當時一次現代化合成軍種的作戰革命。

這時,廣州熱鬧祥和氣氛四面瀰漫,甚至瀰漫到了大亞灣灘頭。

駐防這一地區的第151師師長莫希德當晚喝酒歸來,路過大亞灣時,和隨員們發現黑漆漆海面上,突然星星燈光,隨後,大批日軍艦艇出現了。

莫希德等人立刻手忙腳亂。

鬼子來了。

歌舞昇平的廣州,此刻,危在旦夕。

未完,關注待續。懇請理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