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2年3月始,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7个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2016年,宜昌市辖13个县市区,即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共设20个乡、67个镇、23个街道。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设立地级市。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全市现辖五区、三市、五县。生产总值4064.18亿元,常住人口413.59万人(2018年)。

中国宜昌市行政区划情况

中国宜昌市行政区划情况

中国宜昌市行政区划情况

宜昌依长江而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位居湖北省第二位,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焦柳铁路、318国道等国家重要的交通动脉。宜昌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要战略设施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四。宜昌是湖北省唯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同时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钢琴之城等美誉。

宜昌地市级行政的辖区政区区划几经变革。

  • 1949年省辖行政区专署建制时,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另建省辖宜昌市。
  • 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
  • 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
  • 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
  • 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
  • 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 1992年3月始,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7个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
  • 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
  • 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
  •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4]
  • 2017年12月12日,中共西陵区窑湾街道工作委员会、西陵区窑湾街道办事处等揭牌,窑湾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
中国宜昌市行政区划情况

宜昌市行政区划

2016年,宜昌市辖13个县市区,即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共设20个乡、67个镇、23个街道。市政府驻地西陵区沿江大道102号。

2017年12月12日,中共西陵区窑湾街道工作委员会、西陵区窑湾街道办事处等揭牌,窑湾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