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不容巨魚”,每個組織都希望有人才加盟,尤其是有極強能力和才華的人加盟,但是真的人才來了,小的組織往往都會對人才猜忌,這不是葉公好龍,而是領導缺乏駕馭能力,組織缺乏平臺資源,同事缺乏容納能力。所以,真正的人才去了小組織,也是不會被真的重用的。

【案例】《資治通鑑》第114卷 晉紀36:譙縱派使節前往後秦,請求作爲後秦的藩屬國,同時又與盧循暗中勾結。譙縱向後秦呈上奏章,請求允許桓謙前來,打算和他一起進攻劉裕。後秦王姚興就這件事問桓謙,桓謙說:“臣下幾代人,都對荊、楚一帶的百姓有恩,如果有機會憑藉巴、蜀之地的力量,順長江水流向東挺進,當地的官民一定會紛紛起來響應。”姚興說:“小河溝裏容不下大魚,如果譙縱的才能力量足以一個人就能辦得好事,也就不會藉助你做他的鱗甲和羽翼了。你應該多考慮自己的福佑。”於是,派他去了。桓謙到了成都,虛心謙恭,招納各地投靠的人士。譙縱對他漸漸生起猜忌之心,把他軟禁成龍格,並派人看守他。桓謙流着淚對幾個弟弟說:“姚主的話真是神算呵!”

【解析】譙縱是十六國時期的西蜀政權的創建人。桓謙是桓玄叔父桓衝之子。東晉將領,官至西中郎將、荊州刺史;桓楚時,官至侍中、衛將軍。桓玄死後,桓謙仍然抵抗東晉劉裕,並於失敗後出奔後秦。在這個背景下,權謀網從政治運作角度來分析這一段材料:

一、譙縱的政治戰略

譙縱建立的西蜀政權,相當於在東晉權臣劉裕背後捅了一刀子。劉裕的強大實力讓譙縱寢食難安。譙縱試圖通過政治斡旋來擺脫自己被動地位。於是他拿出了三大手段:

1、首先,直接投靠了比劉裕更強大的後秦政權,尋求保護。

譙縱如果不反叛東晉,直接稱臣於劉裕,自然而然還是西蜀政權的一把手,但是他卻稱藩於後秦,實際權力上並沒有大的變化,爲什麼還要冒着巨大的政治風險呢,可見他的稱藩是策略之舉,也就是想利用後秦的政治影響力,來減輕自己的壓力,讓劉裕有所忌憚。其實姚興也是明白人,樂得其成。不費一兵一卒,擴大了自身的影響力。政治交往其實就是個互相利用的平臺。

“小水不容巨魚”——真正的人才別去小公司,會憋屈致死!

2、其次,暗中勾結東晉的內部叛亂勢力盧循,來牽制劉裕。

每個組織內部都不是鐵板一塊,劉裕掌控的東晉政權就是如此,盧循的農民運動,不斷地攪動東晉內部的政局,譙縱和盧循取得聯繫,其內心並不是看重盧循的實力,而是想借助他的動亂讓劉裕分心,這樣劉裕必須首先解決內部問題,延緩攻擊西蜀政權的時間,或者在劉裕真的過來攻擊譙縱的時候,能夠在背後有效的牽制劉裕的部分兵力,能夠緩解譙縱的軍事壓力。

3、最後,藉助原來東晉桓玄家族勢力,利用桓謙增加實力。

譙縱稱藩後秦有了外部政治的保護,利用盧循內部牽制了劉裕。這個只能是找到了所有的有利條件,但是自身的實力建設纔是最重要的。僅憑依靠自己的能量積累,顯然是十分緩慢的。因此必須借勢才能快速的增加自己的勢力。借勢歷來都是快速發展的最佳捷徑。而東晉原有的桓玄家族勢力是最需要拉攏的,於是桓謙就進入了譙縱的視野。

二、譙縱的用人策略

衆所周知,桓玄建立的大楚政權,是被劉裕推翻的,桓玄家族是東晉的大家族之一。桓謙是桓玄的堂弟。直接利用桓謙的政治影響力,是譙縱的主要心思。但是有這幾個問題:

1、首先,必須從新賦予桓謙政治影響力。

譙縱想利用桓謙,就必須把他的加盟消息作爲重大的新聞給宣傳出去。只有讓所有懷念桓氏家族的人都知道桓謙在這裏纔行,於是桓謙四處走動,不斷和過來追隨的人交往。逐步的形成勢力。

2、其次,必須控制自己的不被桓謙利用。

看着桓謙一步步藉助自己的地盤不斷的做大自身實力,這對譙縱無疑是一種政治壓力。如果任其發展,非但自己不能利用桓謙打擊劉裕。反而會被鳩佔鵲巢,成了桓謙的盤中菜。

3、最後,如何利用和防備之間取得平衡。

如何利用桓謙的形象力而又不被其反噬呢?這就需要譙縱做出平衡。於是譙縱想出了最佳的策略,那就是直接軟禁了桓謙,反正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西蜀,但是不讓他接觸人。完美平衡。

三、姚興的先見之明

可能譙縱一開始也沒有真的想去軟禁桓謙,而桓謙也不認爲自己本來去加盟合作的,自己的價值還沒有徹底發揮出來就會被控制起來。但是姚興爲什麼就能準確預言呢?

1、首先,政治原理。

“小水不容巨魚”,每個組織都希望有人才加盟,尤其是有極強能力和才華的人加盟,但是真的人才來了,小的組織往往都會對人才猜忌,這不是葉公好龍,而是領導缺乏駕馭能力,組織缺乏平臺資源,同事缺乏容納能力。所以,真正的人才去了小組織,也是不會被真的重用的。

2、其次,條件分析。

姚興知道“小水不容巨魚”政治原理,於是就開始給桓謙分析雙方條件。“若縱之才力自足辦事,亦不假君以爲鱗翼。”這就明確的指出,譙縱個人能力不強,強的話也不會用你,現在你這麼強,用你,他接納你也是個大問題。只要符合政治條件,政治原理就不會變。

3、最後,得出結論。

姚興指出了政治原理,分析了政治條件,自然得出了未來的政治結局。所以。讓桓謙“宜自求多福。”其實這是姚興要提醒桓謙在構建政治勢力的時候,一定要謹防譙縱的猜忌。但是此時姚興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手法,而只是給出了祝福。究其原因,也是不想打擊桓謙的積極性,不想潑冷水,自己做惡人。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來,譙縱的政治能力是非常的強大的,在各個地方都做出了最佳的政治策略,而任何人都無法違背政治原理,這個原理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所以纔有了後來的桓謙的被軟禁。其實如果桓謙真的懂權謀的話,自己把招募到的人全部交由譙縱來安排控制。自己不接觸具體事物,只是做好自己的人力資源總監的角色定位,而不是職業經理人,這樣興許就是另外的局面了。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衆 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