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金融時代 銀行加大科技引才

五大行去年減員2.7萬人,絕大多數是櫃員

本報記者 林海燕

曾經,在銀行工作是相當有面子的事情,被視爲大衆眼裏的“金飯碗”,引無數畢業生“競折腰”。如今,當“金飯碗”遇上了智能時代,面對科技金融的“咄咄逼人”,銀行不斷自我變革,櫃員和科技人才正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境遇。

隨着國有五大銀行2017年年報相繼披露,銀行員工數量再度減少引發熱議。據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度,五大國有銀行共計減少27036人,最高的一家減員比例甚至達到2.72%。其中,櫃員成了銀行減員的主要對象,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銀行的科技型人才數量仍在不斷上升。

一年減員2.7萬人

櫃員成減員主力

日前,記者以辦理業務的名義走訪了杭城多家銀行網點。剛踏入網點,就有大堂經理上前詢問,並引導記者轉向自助設備辦理。與以往相比,銀行網點裏的自動設備明顯增多。這些佔據了網點中心位置的智能設備前,辦理業務的市民正有序排隊,自助辦理。相反,曾經熙熙攘攘的人工櫃檯,不僅門庭冷落,而且不少網點的辦公櫃檯也只保留了部分運作。

根據五大國有銀行年報統計,2017年全年,五大行的員工數量(含勞務派遣)共減少了逾2.7萬人,其中建設銀行的減幅最大,達9861人,減幅2.72%;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員工分別減少了8701人、9391人和1316人。另外,減員涉及的崗位特徵鮮明。其中農業銀行總計減員9391人,其中櫃員人數有9189人,佔比高達97.85%,櫃員這一工種在該行的佔比下降了1.3%。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日發佈的《2017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44億筆,同比增長46.33%;離櫃交易金額達2010.67萬億元,同比增長32.06%;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爲87.58%。同時,指明“輕型化、智能化、特色化、社區化”成爲銀行業發展趨勢。

銀行大力引才

科技人員喫香

與櫃員大幅減少的境況不同,銀行的信息科技人才還在不斷引進。例如建設銀行,其科技人員佔比提高了0.4%。去年其餘幾家國有銀行的科技人員也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如今正值銀行業春季校招的黃金時期,一些類似軟件開發、軟件測試、數據研發、大數據開發、雲平臺開發、算法等工程師崗位正在火熱招聘中。

“記得剛進公司的時候,研發的總人數也就400左右,現在都有1000人了,而且還在不斷招。”老沈在某商業銀行從事研發工作多年,對銀行的智能化轉型深有感觸,“人員招聘越來越向科技人才傾斜,有理工背景的新人更受歡迎。”他所在的銀行正在大力實施金融科技戰略,並提出了一大批金融科技創新需求,主要通過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加快推進各類渠道的智能化轉型,降低金融服務門檻,提升客戶交互體驗。

按說老沈是銀行的科技人員,從事的是目前銀行裏的香餑餑崗位,但他的“危機”意識卻十分強烈。他坦言,銀行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新技術都有應用,必須要不斷學習, “科技日新月異,更迭的速度太快,真要哪天跟不上,肯定就要被淘汰了。”

金融科技時代

銀行人員結構正在改變

在各大銀行年報中,“金融科技”“智能”“信息化”“數字化”等詞被頻頻提及。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加快推進“智慧銀行”轉型,搶佔金融科技融合發展制高點;中國銀行未來要打造成“數字化銀行”,金融科技人才佔比要達10%;農業銀行提出要建設“信息化銀行”;招商銀行則定位爲“金融科技銀行”。

“這個現象其實早有端倪。”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張楠表示,一方面,隨着金融科技對多種銀行業務的智能化改造,很多重複性的簡單工作已經被機器所替代;另一方面,勞動成本的提高,也是銀行用機器替代人工的動力之一。

張楠認爲,科技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金融科技肯定會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最初可能只是一些簡單的重複性勞動被替代,但隨着機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勞動被替代。“不過,科技的爆發並非一蹴而就,畢竟它受限於當前科技水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機器還無法承擔很多複雜的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