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您可以獲得關於水、陸、空、天等任意領域的武器裝備的最新知識,以及它們在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生存...



▼▼▼


說起來有這樣一個世界記錄,有位英軍教官在進行射擊訓練時,用一支栓動式步槍製造了一分鐘射擊38發的記錄,而令人咋舌的是,這38發子彈全部命中了距離210米的目標。這樣傲人的成績除了與射手嫺熟的操作密不可分之外,槍械本身的性能也十分優異。他所使用的就是李恩菲爾德步槍。

▲短彈夾李-恩菲爾德MK I 1903


李-恩菲爾德步槍由英軍於1888年決定使用的李-梅特福德步槍發展而來,其衍生了相當多的型號。兩者的各種型號被統稱爲李氏步槍,先後成爲了英軍及英屬殖民地軍隊的制式武器。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有着出色的表現,二戰中英國步兵主要是使用的是李-恩菲爾德No.4。

▲拿着.303英寸口徑的加拿大狙擊手哈羅德·馬歇爾中士


先來做個簡單對比。就與現在耳熟能詳的二戰德國的毛瑟Kar98k爲例,在實際中kar的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10發,而李-恩菲爾德則可以達到15發。十發的載彈量和相對較短的槍栓行進距離,讓熟練的士兵在面對集羣部隊時有着可觀的傷害。曾有着這樣的趣聞:在法國的山腳下,一支行進中的德軍遭到猛烈的攻擊,指揮官懷疑是被對方重機槍伏擊,便下令衝鋒,以免對方穩定陣地後再也無法反擊。可是當拿着衝鋒槍的德軍士兵靠近時發現,根本就沒有什麼重機槍,完全就是一羣拿着李氏長槍的英國佬在不斷齊射。

當然戰場上子彈有多麼寶貴自不必多言。英軍在一戰時,擔心士兵在敵人還未接近時就不停地射擊從而浪費掉寶貴的子彈,就在李氏步槍上配備了阻斷器,也就是一塊用來阻隔供彈的插板。這樣設計的初衷是限制士兵的射速,當敵人靠近時拿掉插板用高射速壓制敵方。可是經過一戰後,英軍發現這個設計實在是不符合實戰需要,便在二戰開始前取消了。

▲李-恩菲爾德MKIII上配備的阻斷器,有了這個士兵只能一顆一顆裝填子彈


李-恩菲爾德步槍也曾出現在中國戰場,但是由於過快的射速和難以獲得的.303英寸口徑的子彈,讓部隊反響並不好。當時子彈奇缺,特別是敵後抗戰的每個士兵能拿到的只有3-5發,拿着這樣的步槍根本產生不了什麼優勢。而李氏的優點在於高射速,瞄具的設計也並不用於過精準的射擊,所以並沒有像毛瑟手槍那樣大放光彩。

但是李-恩菲爾德的身影活躍在大大小小的戰場上,從兩次世界大戰,兩次中東戰爭,甚至1979年的阿富汗戰爭中也有它的參與。

▲1985年8月拿着李-恩菲爾德的阿富汗聖戰戰士

本文系烽火武器庫原創內容。主編原廓,作者加利爾,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