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家觀點

華爲事情不知情,一切都是基於個人推測。昨天寫了文章《親見歷史》,關於這個事情,談談個人看法。

首先,大的方面,華爲對極限生存已經準備了10多年,但是也不意味着完全可以獨立生產,因爲ICT行業是全球所有行業中,全球化最徹底的行業。中國製造業崛起,始於80年代電子行業生產外包。電子行業是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這個行業中,美國獨佔鰲頭,處於主導地位。中國抓住了機會,在手機時代,佔據了最大份額。手機行業與過去相比,華爲芯片已經做了,操作系統也在做,前段時間華爲發佈手機的時候,也發佈了方舟編譯器,它就是一個能向華爲自主操作系統過度的橋樑。

作爲外行人都知道這件事,美國人肯定也知道,我們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從中美貿易戰,從中興、華爲事件來看,我們低估了美國的態度。自從美國搞了中興之後,華爲就開始警惕了,但是不是說備貨兩年,就能夠實現兩年不採購。華爲會經歷比較大的挫折,但是不至於死亡。如果不被搞死,全球IT系統就會分成兩大系統。

中國是粗,乾的是粗活、累活,硬,尤其是低端產品主要集中在硬件,長,主要是產業鏈最長,我們不僅僅解決了有無問題,而且還解決了產業鏈長度問題。美國是芯——芯片、軟——軟件、生態。在這種情況下,華爲怎麼應對?如果政府指揮得當,按照華爲公司的搞法,就沒有問題。美國現在一直奔走呼喊,要求盟友不用華爲設備,實際上,華爲生意照樣做,這些人都是在陽奉陰違。中美競爭,短期對中國而言比較困難,中長期,2025年,我們的製造就不僅僅停留在低端了,核心的東西一定搞定。

二、安信團隊觀點

1.通信

目前事態發展來看,有點超大家預期,在沒有實際證據的情況下,美國做了非正常的限制,從產業鏈瞭解看,美國供應商通知華爲暫時無法提供服務,不能瀏覽華爲網站,康寧沒有停止供貨,生效時間是5月21日。從供給格局來看,有些公司已經停止供貨了。

我們看到的事實,一系列事件已經促進華爲做了備貨,沒有看到任何關鍵產品、客戶端有停產現象。

從國產化角度替代來看,華爲能夠撐多久?經過3、4G發展,我們對標準的話語權、影響力,已經得到了提高。國產化替代來看,上市公司不是特別多,但是一級比較多。去年炒華爲供應鏈,有些公司公告送貨、送樣,其實我們也沒有那麼悲觀。我們會比最悲觀的情況好得多。國產化替代,只要華爲渡過難關,替代化會有井噴出現。4G國產化替代比想象中要好,FPGA已經浮出水面,雖然比日韓稍微差,但是也不是不可用。

具體投資標的上,國產化替代,世嘉科技、天和防務,FPGA紫光國微,從成長性來看還是值得關注的。

總結來講,比最差的情況樂觀。

2.計算機

雲計算是國產化的關鍵,傳統IT技術產品,國內很難追趕;傳統芯片、操作系統具有很強的耦合性,很難改變。現在看到兩個機會,第一是人工智能,去年華爲發佈了自己的AI戰略,從訓練芯片到雲端框架。商湯、寒武紀AI技術都還不錯。第二是雲計算,雲計算帶來了變革,在洗牌中,國產化迎來了重大機遇。雲計算分佈式性能,對單機性能要求不是那麼高。雲計算在終端領域的應用,減弱了對操作系統的依賴。阿里雲從操作系統到數據庫都是國產化的。

A股上市公司,

芯片層面:中科曙光,X86授權;浪潮信息,IBM團隊整合過來,在小型機市場實現了逆襲;中國長城,大股東旗下有核心資產。

基礎軟件:中國軟件,麒麟操作系統,去年與華爲做了適配;華東電腦、太極股份、南天信息、東方通。

通用軟件:用友、金蝶。

打印機:納思達。

其他:四維圖新,旗下傑發科技,傑發科技去年年底發佈了車軌跡MCU,實現了國產突破,之前基本上被歐美公司壟斷,上海車展與四維圖新有了全面的合作。

3.電子

整體觀點偏積極,芯片國產化一定要做的。如果有外部擾動,至少要做的更好。

第一預判未來產業扶持政策會加速,科創板裏面絕大部分都是半導體公司。大基金一期1800億左右,但是相對整個產業講還不是很多,這點可能未來會加強,會在附加值裏面有更多支持。至少年內看到,產業資本加速和科創板提振。

第二中美在半導體和核心芯片裏面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國芯片公司收入佔比,高的80%,低的20%,如果受到影響,美國很多公司收入可能會腰斬。短期會有擾動,長期不會割裂開來。

第三通訊端、家電端、車端,已經有部分公司實現量產導入,很多終端領域已經量產導入了。不會像日本一樣,受到制裁,產業鏈就發展疲軟了,主要是由於我們有市場,這個不好與日本做類比的。

第四有人擔心這個行業做大之後,反而不會有錢賺。芯片對行業應用者來說,是核心指標反映,正是由於用戶不滿意,這個行業纔會不斷創新,只要做大做強,這個行業還是具備領先能力的。

兩條線:

第一條是重點看已經有芯片量產供貨的公司,從終端角度來看,韋爾股份、匯頂科技、紫光國微已經量產供貨。

第二條設備公司北方華創。

三、問答

1.雙方裂度不斷提升,誰先出現敗相,第三方國家就會倒向,敗相指標是什麼?

華爲被打趴下,一旦別人卡住位置,就很難在跟上了。美國,特朗普很注重短期經濟後果,如果美國經濟負增長,或者經濟增長非常低於,美國就會搖擺,這樣就會給華爲機會了。根據主觀推測,如果兩年打不死華爲,基本上美國就敗了。短期就是經濟下滑、與伊朗開戰。我認爲第一波打不死華爲。

2.芯片2年能夠替代嗎?

中國現在不是0到1的問題,現在是醜小鴨,主要還是沒有用,如果導入,醜小鴨就能快速成長。

3.華爲制裁出來後,雜音很多,現在這個制裁出來後,最擔心的是什麼?哪個環節最讓人擔心?

通信:凡是資本市場擔心的,華爲都有考慮,擔心的臺積電、FPGA、器件備貨問題,華爲都有備選戰略措施的。從通信的角度來看,我們並不悲觀。

4.從全球供應鏈來看,華爲供應上要增加備份需求,尤其是中國供應鏈上,同時競爭方,對手也會增加供應,怎麼看?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供應鏈割裂程度比想象中要快。

5.午間新聞,美國發布90天延遲,怎麼看這個信息?禁運是否成爲必然事實?

第一個信息是路透社報道,無法辨別真僞。

第二個問題,華爲不會停產。

6.禁運出來後,哪些公司在服務?哪些公司停止了服務?

很難以現在的信息量做出答覆,這個需要做動態跟蹤。但是我們需求佔比,佔了對方收入太高了,即便現在停止服務,也很難做出長久的停止。

通信:日韓除了東芝之外,其他的都沒有停。美國大的公司都停止了。

如果一家公司用到了美國技術和服務超過了25%,也會受到美國涉外法權影響。

7.如果美國要求美國公司立即停止供貨華爲,對5G有什麼影響?

這個不是商業邏輯判斷的結果,這是國家對抗的過程。現在談5G的話,還是稍微往後放放。這個沒有辦法給出預期,這個是非商業邏輯的問題。

8.中國應對華爲事件,有什麼選擇方案?有什麼應對措施?

中國鬥爭策略與美國不一樣,俗語“咬人的狗不漏齒”,華爲事件涉及的不是普通羣衆,涉及的是上游產業鏈,如果中國政府不是裝睡,政府會找這些搖擺廠商,讓他們做出選擇,這個必須要求政府領導出面。本身我們籌碼就比較多。

9.科技戰後面,美國還有什麼大招?

其他大招的話,就得從其他產業研究。從過去這段時間中美對抗,我們對裂度的估計是不足的,我們必須對所有行業做最糟糕的打算。中興是有把柄在美國手裏的,華爲是沒有的,因此,要對裂度提高認識。

10.美國針對華爲的動作,他們的目標是什麼?

他們對華爲的目標就是乾死華爲。

11.美國單方面出招升級,是否與華爲主動對美國發起訴訟有關係?

毫無關係,這個很明顯是美國的既定策略。

華爲訴訟美國政府就是輿論工作,肯定是有意義的。

12.芯片設計如果EDA不授權,設計會受到什麼影響?

這個問題沒有大的準確答案。EDA全球集中度很高,和光刻一樣,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儲備。短期或將有可能擾動,但是長期這種擾動是不可持續的,這個最終還是行業選擇的結果,整體上還是持積極態度。

臺積電封殺華爲的概率是極低的。

13.華爲事件之後,對中興怎麼預判?

目前美國指向性來看,比較明確,對中興沒有看到什麼變化,中興之前與美國達成了協議,也沒有看到任何變化。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