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毒舌电影

今天,Sir給你们安利一部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的国产动画。

一部17分钟的短片,《夏虫国》。

这个听起来很玄乎的片名,来源于《庄子·秋水》的“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故事中的夏虫国坐落在天的尽头,面朝大海。

夏虫国国民只有三季度的生命——春生秋死。

他们的史书记载,冰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可国民们谁都没见过。

三位勇敢的人——将军、力士和墨斗先生,建造了一艘大船,自告奋勇踏上寻冰之旅。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他们一路历尽磨难,战胜了“无常”、穿越了“蓝色沙漠”。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和风雨雷电四神搏斗。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回到夏虫国时,已经是茫茫雪海的冬季。

他们才突然明白,原来夏虫国本来就有冰,只是所有国民在看见之前,都已经死去。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人很渺小,天地很大的故事。

故事是古朴的。

但比故事更古朴的,是短片的制作方法。

——这是一部在总重量20多吨、总计一万多块石膏板上,画出来的动画。

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重”的动画短片。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眼尖的毒友可能已经发现,短片的画风从人物、建筑,到线条、色彩,都有着浓浓的“敦煌味”。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导演汤柏华是毕业于中国美院版画系的学生。

为了表现出《夏虫国》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他去敦煌采风半个月。

不仅画风相似,质感上,汤柏华也追求像壁画一样的仪式感。

这种质感用纸没法实现,所以他选择了用石膏板。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汤柏华和他画在石膏板上的作品

石膏板表面坑坑洼洼的气孔,反而更能增添画面的古拙感。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他们的流程是这样的:先画好铅笔稿,然后拓到一块块33厘米长,19厘米宽的石膏板上,在石膏板上完成上色。

最后再通过扫描仪扫描石膏板,将画面转化成电子影像。

动画中闪现几秒的海浪,就需要画70多张海浪图,组成动态画面。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最后,这二十多个年轻人花费了两年时间,画了一万多块石膏板,完成了这支动画。

汤柏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说,他不在乎这种手工作坊式的“慢”,就像他喜欢的宫崎骏,从来都用手绘。

我宁愿慢一点,做点不一样的。

《夏虫国》让Sir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九色鹿》。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这部《九色鹿》是1981年上海美影厂出品,取材于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画赞,讲述的是一个普度众生与善恶因果的故事。

画风同样模仿敦煌壁画,色彩艳丽,有纤细窈窕的飞天女神。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也有浪漫灵动,通体雪白,身上有彩色月牙形斑点的九色鹿。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除了敦煌味的动画,1985年上海美影厂还出过一部中国工笔花鸟画风格的短片动画,《草人》,典雅精致。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其实回头看看,美影厂出的不少动画短片,都非常擅长运用中国特色的材质来创作。

像《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这些你们熟悉的水墨动画、木偶动画Sir就不多说了。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你可知道,我们还曾有过剪纸动画。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猴子捞月》(1981)

折纸动画。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聪明的鸭子》(1960)

水墨+剪纸动画。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

皮影动画。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东郭先生和狼》(1955)

纸偶动画。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老鼠嫁女》(1983)

还有Sir曾经介绍过的,2014年的一部用瓷器做的定格动画——《海公子》。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其实,国产动画并不缺创意。

缺的是,怎么在创意的基础上,建筑更完整的故事,并将经验传承下去。

20个动画人用了整整两年,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文章均源自互联,精编整理公益分享(我们敬重原创,版权归网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