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天內兩起溺水1人溺亡 河西四橋下,野泳悲劇仍在上演!

7月10日溺亡事故現場,還有鞭炮燃放後的紙屑,不少人仍無視悲劇下水野泳(記者 姚時美 攝)

7月10日下午4點多,一名男子在河西風光帶四橋橋下水域游泳時溺水,幸被救起。短短4個小時後,幾乎在同一水域,一名男子因野泳溺亡。

湘江野泳溺亡的悲劇每年都在上演,但野泳者仍無法杜絕。上月24日起,湘江義務救援協會開始在湘江株洲城區段巡邏,勸導野泳者以及搜救溺水者。每天,該協會成員發現仍有大量市民在湘江野泳,從上月24日至今,他們就已救援過3名溺水者。昨日,該協會再次呼籲,市民不要拿生命開玩笑,莫到湘江野泳。

【悲劇】一天2人溺水,救援協會只救起1人

7月10日下午4點多,河西風光帶四橋橋下第一、第二橋墩之間水域,突然傳來一名中年男子的呼救聲。原來該男子自恃會游泳,儘管身體不好且已幾年沒下水了,他還是遊進入了四橋橋下的深水激流區域,結果身體出現不適,幸好正在江邊蹲點的湘江義務救援協會的救援隊員劉增芳聽到了他的呼救聲,及時將他救上岸。

約4小時後,還是在河西風光帶四橋橋下,一名中年女子找到正在岸邊蹲點的湘江義務救援協會副會長遊國強,稱她的老公不見了,懷疑溺水。

該女子介紹,當晚,她和老公以及兩個孩子到河西四橋橋下納涼、玩水,後來她帶着小兒子先回家了,老公和大兒子繼續在江邊玩。回家後,她不放心,就撥打老公的電話,打了幾次沒人接,後來大兒子接了,稱找不到爸爸了。該女子預感不妙,趕緊到江邊找人。

遊國強立即救援隊員搜救,“很快,一名救援隊員在淺水區域搜尋時,腳碰到了溺水者的身體。”大家趕緊將溺水者救上岸,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不幸的是,這名溺水者沒能搶救過來。

【數據】6月24日起,已發生3起溺水事故

據悉,湘江義務救援協會今年6月24日起開始巡查、救援至今,已參與3起溺水事故的救援。

6月29日,該協會就救起1名溺水者。這名溺水者和兩名同伴結伴橫渡湘江,但他漸漸落單,到河中央時,已筋疲力盡,既沒法游到對岸,也沒法游回河西岸邊。頓時,他慌了神,立即大喊救命。幸好,救援隊員徐元聽到了他的呼救聲,將他拖上岸。

上述3起溺水事故中的溺水者,均爲30多歲至40多歲的男性,其中兩名溺水者會游泳,均在深水區遇險;一名溺亡者不會游泳,在淺水區溺亡,事發水域深度大概與溺亡者胸部齊平 。

【目擊】男子溺亡水域 仍有很多人野泳

昨日下午5點左右,記者來到河西風光帶四橋橋下,只見四橋橋下的橋墩處及旁邊的淺水區域,有不少市民正在游泳,其中大部分爲青壯年男性和小孩,不少人根本沒有帶救生圈、“跟屁蟲”等救護設備。而湘江義務救援協會的救援隊員只得站在岸邊,守護着這些野泳者。

記者看到,在岸邊的沙灘上,還有鞭炮燃放後留下的紅色紙屑。遊國強說,這就是7月10日晚那名男子溺亡後,其家屬燃放鞭炮留下的。悲劇剛發生,這裏仍有不少人下水野泳。對此,遊國強表示很無奈。

遊國強介紹,湘江野泳最集中的區域爲從河西四橋附近到河西一橋之間。每天下午3點到晚上6點之間,學生比較多;晚上6點以後,大人小孩都有。

“我們每天有八九名隊員上崗,河東3人,河西五六人。很多野泳者不聽勸,我們只能加強巡邏。”遊國強說。

【提醒】河西四橋下最危險

遊國強介紹,在救援隊員巡邏的區域,河西四橋附近是重點區域,這裏是野泳市民最易發生危險的地方。

遊國強說,這裏之所以最危險,是因爲這裏原來是輪渡碼頭,碼頭外側和水面呈直角,四橋建成後,碼頭就廢棄了,江中建有橋墩後,這裏水流變急了,但是這裏的水比較清澈,野泳者喜歡在這裏下水,“在這裏游泳,一旦走到碼頭邊緣區域,不小心踩空了,就容易發生危險。”

不僅如此,四橋河西沿線水域以前有大量挖砂船作業,挖光了這裏的河砂,導致江底怪石嶙峋,留下很多水道和坑洞。“江面看似波瀾不驚,水下實則暗流湧動。”湘江義務救援協會會長鄒國良說。

鄒國良說,湘江水深、水流急,不僅河西四橋橋下,其他區域也存在着無法預知的危險, “溺水者4分鐘內未獲得救援,基本就沒命了。人的生命很脆弱,開不起任何玩笑。”

【記者手記】珍愛生命 遠離野泳

□ 姚時美

湘江義務救援協會2011年成立以前,湘江株洲城區段平均每年都會發生20多起溺水事故,最多的一年甚至發生了50多起。該協會成立8年來,湘江株洲城區段每年的溺水事故減少了很多,但仍沒法杜絕溺水事故。

俗話說:“水火無情。”每年夏天,媒體都會通過報道提醒市民別到湘江野泳,湘江風光帶也設立了不少“禁止野泳”警示牌,甚至出現了湘江義務救援協會這種專門的救援組織,各方做了如此大量的工作,對於湘江野泳的兇險,廣大市民不可能不知情。

野泳者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態,在主觀上將自己置身於險境,其實太不明智。每一條生命背後都有一個家庭,野泳殞命,既葬送了自己的人生,也給家庭帶來無盡的悲痛,甚至讓家庭因此走向窘境。

珍惜生命,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庭負責。在此,晚報再次呼籲,爲了您和您的家人,請遠離湘江野泳。(株洲晚報記者姚時美 實習生宋星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