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咸豐皇帝一看,拍案稱妙,當場點了孫家鼐頭名狀元。孫家鼐即爲狀元,並沒有辜負皇帝期望,後來也成長爲國之棟樑。

狀元,是古代科舉考試的頂級榮耀。殿試的第一名,稱之爲狀元,其次榜眼,再次探花。

衆所周知,要成爲狀元都需要經過層層考試選拔,通過鄉試、會試、殿試之後,纔有機會獲得,相當於現在全國公務員考試的第一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據記載,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中,可考證的文武狀元共計才777人,差不多兩年才產生一人。尤其是狀元的選拔,不僅文章要做得好,還得形象好、語言表述能力好、應變能力好等。狀元的欽點一般都是由皇帝親自“面試”來欽點,和現在公務員考試的面試差不多。

晚清才子“一副妙聯”,讓咸豐欽點爲“狀元”!今學者:真是高明

話說,在古代殿試完了之後,閱卷老師會依據文章高下、字跡工整等評選出名次,再呈給皇帝御覽。然後皇帝在大殿之上親自會見受試者,“問答面試”綜合評定,才欽點狀元。

這時候肯定有人會說,排名前幾的詩卷,肯定水平都在伯仲之間,要被皇帝欽點爲“狀元”,肯定有運氣的成分。這一點確實不假。這不,晚晴就有一位才子,偶然間榮登“狀元”之位。

這個人,就是孫家鼐。

談及孫家鼐,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他對晚清的影響非常之大,歷來位居高官,曾與翁同龢同爲康熙帝師。1898年,以吏部尚書的名義承辦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併成爲北大的第一任校長。

晚清才子“一副妙聯”,讓咸豐欽點爲“狀元”!今學者:真是高明

關於孫家鼐能夠被欽點爲“狀元”,歷史上主要有兩個傳說。

其一,運氣好。

話說,咸豐九年,官家早已以300萬兩白銀將咸豐狀元賣給了山西晉商沈家大公子。甚至榜眼和探花也早已被預定,並且銀錢都已打入戶部。由此說,孫家鼐最多也只能位居第四了。

可不巧的是,殿前總管太監丁公公在向咸豐帝傳遞10份試卷的途中,不小心摔倒了,將原本放在最上邊的幾份試卷遺落在地。當咸豐看到最上邊的試卷時,籍貫是安徽壽州,姓名是孫家鼐。心想:“鼐”是國器呀!再往下看時,文采精妙、書法端正,心中竊喜。

再看試卷上《國論》第一行,上面寫到:大清盛世,如煌煌之烈日,九州無處不光明。文辭磅礴、大氣凜然。隨即龍顏大悅,用御筆批下: “咸豐九年,新科狀元孫家鼐”。

晚清才子“一副妙聯”,讓咸豐欽點爲“狀元”!今學者:真是高明

這一說法,已無從考證真僞。以當時的社會背景看,“以銀捐官”是常有的事,由此說這一說法不無可能。但是第二種說法,目前認同的學者更多。

其二,有才華。

話說,孫家鼐在考場過五關、斬六將通過三藝九制考試,最後到殿廷由皇帝親自面試。這時候咸豐帝出的題目是,以大清王朝的興盛寫一副對聯。

孫家鼐稍加思索,就揮筆寫下這樣一副千古絕對:

上聯:億萬年濟濟繩繩,順天心,康民意,雍和其體,乾見其行,嘉氣遍九州,道統維羲皇堯舜;

下聯:二百載綿綿奕奕,治績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飛五色,光華照日月星辰。

晚清才子“一副妙聯”,讓咸豐欽點爲“狀元”!今學者:真是高明

這副對聯,既歌頌了清王朝的豐功偉業,又巧妙地把咸豐以前清朝皇帝的年號“順治”、“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嵌於其中,氣勢宏偉又渾然天成。咸豐皇帝一看,拍案稱妙,當場點了孫家鼐頭名狀元。

孫家鼐即爲狀元,並沒有辜負皇帝期望,後來也成長爲國之棟樑。他最初從國史館修撰起步到成爲朝廷重臣,光緒四年(1878年),與翁同龢一起成爲光緒皇帝的老師,進入內臣行列。時年51歲。

再後來,他倡導“戊戌變法”,廢科舉,興學校,並積極支持開設編書局,支持派員出國考察等。雖然維新變法最後失敗,但是唯一保留下的果實,京師大學堂可謂是孫家鼐的榮耀之作。

晚清才子“一副妙聯”,讓咸豐欽點爲“狀元”!今學者:真是高明

戊戌變法之後,慈禧太后決意廢帝,孫家鼐心灰意冷,以年老有病爲由請求辭官。

辭官後,在青琅玕館開課授徒,要以平生所學影響族中弟子。後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在西安發出詔旨,命孫家鼐爲禮部尚書,授翰林院掌院學士。這一年,孫家鼐73歲。光緒三十四年,光緒與慈禧相繼去世。次年,孫家鼐在京城病逝,享年82歲,卒後諡曰"文正",功績與李鴻章齊名。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讀者們,關於“晚清才子孫家鼐”,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