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那麼小能看懂書嗎?什麼樣的低幼讀物適合給小寶寶看?阿甲老師和您聊聊0-3歲幼兒親子閱讀。

選擇能和小寶寶溝通的繪本

日本對幼兒閱讀非常重視。60年代,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想找給嬰兒看的圖畫書,不是簡單糊弄孩子的畫書,而是能給嬰兒看的同時也非常藝術的作品。他意外發現了荷蘭藝術大師迪克·布魯納創作的《米菲繪本》,這讓他非常欣喜。他把《米菲繪本》視爲“孩子的第一本圖畫書”的典範。

迪克·布魯納說:“我的書是畫給孩子看的,可以給孩子們留下許多思考和幻想的空間,我希望8個月以上的孩子都能看懂我的書,並且沒有語言障礙,讓任何一個國家的孩子都能看懂。”

《米菲繪本》有一處特別的地方是,提供了一套“視覺語言”。或者說,她提供了一套可以與嬰兒溝通的語言。語言有書面的、口頭的,都是基於文字的。但圖畫也是可以“說話”的,如果不懂圖畫的語言,就聽不懂圖畫說的話。

《米菲繪本》省略所有該省略的細節,把圖畫變成一種符號,反覆出現,幫助寶寶辨別形象。

布魯納是這樣創作形象的:先畫出自己滿意的素描草圖,然後不斷刪減他認爲多餘的線條,直到無法再刪爲止。

米菲繪本中一旦某個形象被畫家確定下來,無論是小兔子米菲和她的家人、朋友,還是花、鳥、樹、熊、狗、雞、房子、車等等,它們在幾乎所有的米菲繪本中,都保持着大體一致的形象,而且幾乎總是正面對着讀者(偶爾背面)。這樣孩子能一眼就認出來——狗是狗,馬是馬,絕不會混淆。

閱讀中培養讀圖能力與審美能力

布魯納創作了超過百本圖畫書,都堅持用有時候也許都會顯得“刻板”的方式在表達。但習慣了讀他的圖畫,基本上看着畫面就能準確解讀,哪怕是很小的孩子都可以做到。而這種解讀畫面的素養,漸漸地也可以運用到去讀更爲複雜的圖畫中去。所以我想,這大概也是松居直所說的“孩子的第一本書”的部分意思。

讓孩子們儘量保留讀圖能力,更好的是保留享受藝術的能力,在這個時代恐怕是相當重要的。

讀圖能力的培養,當然是從多讀圖畫書開始。

最簡單的法子就是讓孩子看着畫面,大人讀着上面的文字,讓孩子慢慢享受。要鼓勵孩子多從畫面中找出“有趣的、奇特的”東西來與大人分享。

而米菲這樣的書,看起來並沒有太多細節,卻是可以與孩子一起靜靜享受的,就像一起聽了一段很美的音樂。保留那種很安靜很舒服的感受就好了。

4月1日-6月30日,喜馬拉雅搜索阿甲說書:親子閱讀私房課,免費聽阿甲老師爲您講述米菲繪本,破解親子閱讀的奧祕!

孩子的第一本圖畫書

戳下圖直接購買

溫馨提示:閱讀丈量世界!閱出天真,讀出成長!五萬童書,每滿100減40!戳“閱讀原文”進入活動專區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