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戴高樂開始處理阿爾及利亞問題時,一件讓他料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遠在東方的毛主席公開宣佈,中國人民將和阿爾及利亞人民站在一起,堅決支持阿爾及利亞人民,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統治的鬥爭。1954年6月20日,也就是日內瓦會議期間,周總理總理曾對法國社會黨議員拉科斯特·薩瓦利說:“中法人民應當友好,法國人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而且同情過美國爭取獨立的鬥爭。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挪威、瑞典、丹麥、芬蘭、瑞士等國家先後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英國、荷蘭同我國保持半外交關係。這時候的法國政府,之所以沒有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除了美國對其施加的影響和壓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滿中國堅決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戰爭。

1954年6月20日,也就是日內瓦會議期間,周總理總理曾對法國社會黨議員拉科斯特·薩瓦利說:“中法人民應當友好,法國人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而且同情過美國爭取獨立的鬥爭;新中國的對外政策是要與各國和平相處,我們是抱着和解精神來日內瓦推動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復的。”

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對法國發出了怎樣的友好信號?

周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

中國和法國的關係一直很密切,早在19世紀70年代初,法國的工人階級就建立起了巴黎公社,創作了國際歌,爲無產階級革命積累了寶貴經驗。而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一大批新中國領導人都曾在法國勤工儉學。這一次,儘管周總理在日內瓦傳遞了中方願意與法方和平共處和改善關係的信號。但是,中法關係要想有進一步的進展,仍是困難重重。

當時的法國政府是由多個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執政黨過多導致意見難以統一,很多政令都很難推行。這麼一來,周總理改善關係的信號,也很難在法國政府內部得到有效的傳播。

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對法國發出了怎樣的友好信號?

周總理

1954年11月1日,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爲求得民族獨立解放,與法國殖民者展開了激烈的鬥爭。1958年5月13日,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爆發了法國軍隊的叛亂,法國政壇頓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無奈之下法國人便把戴高樂將軍請了出來,因爲他是軍人出身,只有他才能平息這個叛亂。1958年5月15日,戴高樂公開宣佈,我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隨時接管法國的最高權力。

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對法國發出了怎樣的友好信號?

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法國人民心中當之無愧的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戴高樂創建並領導了自由法國政府抗擊德國的侵略;在戰後他又成立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總統,被法國人民尊稱爲“戴高樂將軍”。戴高樂將軍,是敢於對美國採取獨立行動的人,也是敢於對美國說“不”的政治家。他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戴高樂將軍的再次執政,理應對中法關係產生積極的作用。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再次考驗了中法兩國領導人的智慧與兩國關係。

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對法國發出了怎樣的友好信號?

戴高樂將軍

當戴高樂開始處理阿爾及利亞問題時,一件讓他料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遠在東方的毛主席公開宣佈,中國人民將和阿爾及利亞人民站在一起,堅決支持阿爾及利亞人民,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統治的鬥爭。很快,中國就與阿爾及利亞建立了外交關係,國內各大媒體也相繼刊登了反對法國殖民政策的言論。

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對法國發出了怎樣的友好信號?

1959年,毛主席在會見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首腦阿巴斯的時候, 又說了這樣一段話:如果法國干涉我們對你們的援助,並把這作爲建交的一個條件的話,那我們是不幹的。面對中國堅決的態度,法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剛剛上任的戴高樂的身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