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解決施工難題,西安建工站改公司邀請多位國內知名橋樑隧道、岩土工程、深基坑技術及施工領域專家及各相關單位,針對項目整體施工組織及基坑降水開挖支護方案,從安全性、操作性、經濟性等多方面研究論證,協同考慮鐵路站房、地下出站通道、綜合管廊及市政地道,對方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論證意見,對後期順利實施施工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西安建工站改公司從設計之初便注重低耗、高效、經濟、環保、集成與優化,重視人與自然、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利益共享,努力實現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了立體交通系統、低碳運行管理系統、高效節能照明系統、室內環境監測系統、綠色生態系統、節水節能系統六大環保體系,在火車站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打造健康、舒適和高效的建築空間。

知道是哪個嗎?西安目前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技術最複雜的地下工程,投資200多億,不是地鐵

未來的西安火車站效果圖

記者日前從西安建工集團獲悉,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確保西安火車站2022年建設完成,2023年全面投入運營。

日前,西安建工集團旗下的西安建工站改公司組織專家評審會議,邀請多位國內知名橋樑隧道、岩土工程、深基坑技術及施工領域專家及各相關單位,針對項目整體施工組織及基坑降水開挖支護方案進行論證。

專家評審會上,西安建工站改公司及參建施工單位會同各位專家,就西安火車站北廣場綜合改造及周邊市政配套道路工程實施組織方案及西安火車站北廣場基坑降水開挖及支護設計方案進行了深度探討。

西安火車站改建工程作爲西安市近年來實施的重點綜合改造項目之一,是城市交通體系完善的關鍵工程,是老城區城市面貌提升的重點工程,是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提高羣衆居住水平的重要民生工程。該工程整體投資200餘億元。

西安建工集團作爲項目實施主體,統一實施整體拆遷、羣衆安置、綜合交通樞紐及配套工程建設。爲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公司制定了完善的施工組織實施方案及進度計劃,確保西安火車站2022年建設完成,2023年全面投入運營。

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作爲目前西安市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技術最複雜的地下工程,承擔着重要的經濟發展與社會民生需求。

改建後的西安站將在城市的見證下蛻變成爲集城際軌道、地鐵、巴士(城際客運)、公交等爲一體的功能完善的零換乘、綜合交通樞紐,爲西安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增添助力。

工程建設四大難點

由於項目工期緊迫,施工任務繁重,西安建工站改公司積極與各相關單位協同合作,克服重重困難,針對項目各環節梳理存在問題並提出分項解決方案。

難點1: 地質條件特殊 施工難度大

由於項目施工場地爲西安城市低窪地區,基坑實施難度大,項目與西安站北站房及東配樓、市政綜合管廊及地鐵4、7號線站廳結構相連,空間交錯,需統一開挖,屬於特大深基坑,且施工過程中涉及太華路跨隴海鐵路橋段、大明宮丹鳳門文物保護等問題,施工難度前所未有。

爲解決施工難題,西安建工站改公司邀請多位國內知名橋樑隧道、岩土工程、深基坑技術及施工領域專家及各相關單位,針對項目整體施工組織及基坑降水開挖支護方案,從安全性、操作性、經濟性等多方面研究論證,協同考慮鐵路站房、地下出站通道、綜合管廊及市政地道,對方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論證意見,對後期順利實施施工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難點2 :設計內容複雜 項目週期緊張

北廣場爲全地下建築,又位於城市核心區,項目正下方規劃自強東路地道下穿,北側與規劃自強東路市政綜合管廊相鄰,南側與規劃西安站北站房直接相連,並銜接市政天橋與南廣場聯通,設計內容極爲複雜,且爲了滿足火車站北站房及時投入運營,項目週期緊張。

針對此項目,在場地佈置、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進度管理等過程中運用BIM技術,實現管理標準化、透明化、協同化,打造“智慧工地”,確保西安火車站2022年建設完成,2023年全面投入運營。

難點3:工程體量大 文明施工管理難

由於項目爲地下工程,土方開挖與外運工程量極大,且項目毗鄰的道路將同步施工,運輸條件緊張,增加了土方外運的難度。爲此,提前部署對土方開挖方案進行反覆審覈及論證,確保不影響施工進度,並加強現場施工協調管理,避免增加土方外運週期。

大量開挖施工增加了現場的覆蓋工作量及文明施工的管理難度。對此,在施工現場周邊設置明溝,用於收集雨水、沖洗水等,集中用於車輛、道路沖洗等,保證水源的循環利用,創建綠色文明工地。

難點4:周邊市政配套道路爲主幹道 車流量較大

爲解決火車站周邊交通擁堵的問題,提升區域交通承載力,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在新建北廣場的同時,將對火車站周邊市政配套道路(太華路立交、自強東路、建強路)同步建設改造。

爲確保道路施工期間不影響市民正常出行,在市交警部門的指導下,成立了交通協調管理小組,負責工程施工期間交通組織管理審查,檢查處理有關交通組織問題等,並反覆優化施工設計、組織及方案,合理安排指導施工。

工程建設五大亮點

亮點1:依託樞紐 打造立體化功能性交通新格局

因項目用地狹窄,且考慮到車輛對丹鳳門的干擾,設計充分挖掘地下空間,將交通功能佈置在地下,做到“無縫換乘、快速疏散,立體交通,人車分流”。

各種交通工具按照公共性強弱排列在換乘大廳兩側,旅客可以無縫換乘各類交通工具,快速便捷。改善北廣場旅客出行環境,保障樞紐的快速集散,提高西安火車站北廣場周邊路網運行效率。

亮點2 :建築風格結合古城遺蹟 體現人文精神

西安火車站佔據獨特地理位置優勢,整體建築風格結合古城遺蹟,實現對丹鳳門的保護和尊重,傳承歷史與現代兩條文脈,延續城市肌理。

新建北廣場以丹鳳門爲核心,以御道和兩坊格局爲框架,各類建築以“保護文物、傳承文脈、塑造特色”爲主題,通過建築退讓丹鳳門、高度控制和風貌設計實現對丹鳳門等歷史建築的保護和尊重,建築風格以傳統建築形式爲主,增加現代元素,塑造一個現代與傳統呼應、景觀與功能融合的城市廣場,不僅爲火車站旅客服務,也爲市民服務,成爲西安市的會客廳。

亮點3:前瞻性的定位實用性的規劃

打造服務旅客、吸引遊客、輻射市民的城市空間

站改工程的建設資金目前依靠政府投入且成本巨大,西安建工站改公司在樞紐設計規劃前期開展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打造符合項目及客羣需求的綜合交通樞紐。

利用車站帶來的大量人流和絕佳的地理位置優勢,爲項目後期開發運營打下堅實基礎,實現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和運營的良性循環以及可持續發展,爲政府減輕負擔,使得政府能夠用有限的資源爲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務。

亮點4 :打造智慧樞紐 建立全數字化車站

基於火車站交通樞紐信息基礎設施高速發展、智慧化標準規範的兩大支撐體系,未來西安站將建成樞紐綜合運營平臺、基礎數據支撐平臺、文旅服務平臺三大集成平臺,着力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商務、智慧服務四大功能性智能應用體系,實現數字化、實時化、無人化實時管理。同時全面開展5G組網建設,有效提高公衆出行的便捷程度,提高服務水平。

亮點5:建立六大低碳環保工程體系 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浪費

西安建工站改公司從設計之初便注重低耗、高效、經濟、環保、集成與優化,重視人與自然、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利益共享,努力實現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了立體交通系統、低碳運行管理系統、高效節能照明系統、室內環境監測系統、綠色生態系統、節水節能系統六大環保體系,在火車站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打造健康、舒適和高效的建築空間。 西安晚報記者 梁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