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工羣衆正在分揀豇豆

日前,在長順縣擺所鎮松港村老金壩蔬菜基地,從地裏採摘回來的務工羣衆正陸陸續續地把豇豆放到稱臺過稱,基地負責人楊安輝在一旁仔細地記錄;大棚裏,務工羣衆有的在分揀豇豆,有的在裝車,一派忙碌景象。

基地裏,老金壩組村民王成妹正不停地忙碌着採摘豇豆,她的手腳十分麻利,才兩個小時,她就已經摘了150多斤,按照3角錢1斤的採摘工價來計算,她已經收入45元。王成妹高興地告訴記者,在豇豆基地裏務工的,有很多像她這樣來自附近村子的農戶,這裏離家近,中午飯還可以回家喫,省錢又省時。

據瞭解,在基地務工就業的多數爲松港村老金壩、尅堤兩個組的村民,其中有不少建檔立卡貧困戶。大部分貧困戶直接將土地流轉出來統一集中種菜,一年獲得800元/畝的地租,同時,還可就近在蔬菜基地裏打工,學習蔬菜種植技術。現在,擺所鎮老金壩蔬菜基地長期帶動了當地村民近50人務工就業,月均收入可達1800元以上。

擺所鎮老金壩蔬菜種植基地由鎮農業平臺公司統一經營運作,種植面積約500畝,蔬菜種類有豌豆、豇豆、黃瓜、無筋豆等,產品主要銷往長順、貴陽等地的農貿市場。據悉,該蔬菜基地今年夏季蔬菜單季的平均畝產量預計爲2500公斤,平均畝產值預計7000多元。據楊安輝介紹,公司採用“豌豆—豇豆—黃瓜—無筋豆”等蔬菜輪作模式,一年種植蔬菜3季,每一季蔬菜種植3至4個月後可上市銷售,每年產值可達百萬元。

除了松港村,擺所鎮的五星、尅炳、熱水等村近年來都在大力發展“菜園子”。全鎮依託農業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打造蔬菜種植基地,採取土地流轉、示範帶動、政策扶持、技術支持等措施,供應大中城市的蔬菜產業體系逐漸形成。“菜籃子”工程既拓寬了當地農民就近就業的渠道,又爲貧困戶們指明瞭一條脫貧之路,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蔬菜已成爲擺所鎮脫貧攻堅進程中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產業之一。

“下一步,我鎮將繼續加大蔬菜產業扶貧力度,圍繞蔬菜基地建設提質增效,繼續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標準化生產,合理佈局蔬菜品種,確保蔬菜基地面積穩步推進,通過蔬菜產業覆蓋或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擺所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羅義信心滿滿地說道。(吳萬敏 長順記者站 周宇航 攝影報道)

編輯:彭鑰嘉

統籌:彭鑰嘉

編審:幹江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