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我国住建部针对建筑业领域不断推出各项制度改革和措施,涉及建筑业各专业领域。改革政策文件的接连出台,无不是围绕着核心目标:推进实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在这个总体目标指引下,建筑业领域逐步推行一系列的制度修订与变革措施,其中对建筑领域从业人员影响最大的当属于执业资质的变革。那么执业资质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接下来带大家详细了解下:

通过建筑执业资质改革,旨在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通俗地说,执业资质改革方向目标,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

未来建筑执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不再单纯是建筑行业中某一个企业(单位)的成员,而是一个以自己独立专业能力、个人执业水平、信用等个体来获得行业认可,以个人长久的,终身的信誉、能力来获得社会的承认,获得个人职业提升。

每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这些要素,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是由一个个专业人员付出的专业技术劳动,决定项目的成败与否。

目前,建筑行业的执业人员是淡化在单位背后,很难体现出个人的专业能力。项目招标过程中,很少关注这个工程项目的工程师是哪个人,项目经理是哪个人,无从判断专业队伍优劣。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管理中出现问题,最后也是被设计单位,施工企业这样的集体化群体所吸纳,无从追究到具体的责任人。

比较一下同样是需要资质要求与执业许可的律师行业,通过司法资格考试只是获得律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有了司法资格证和律师执业证,并不代表这个律师的执业能力和专业水平,需要通过个人不断地积累专业经验,逐步以个人的能力和业绩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律师在律所里接受管理,但是,其个人是以其个人的专业能力,信誉、水平来获得人具职业提升和发展。

建筑执业资质改革,就是要让执业人员和现在的律师执业一样,不断地强化个人执业能力和执业水平,强化个人信誉,也强化了个人、名、利、责的关联和一致,而不再是混同在企业或单位的大锅饭里。

只有一个个有执业资质的个体责任、权利、利益、名誉相互关联成为一体,才是工程项目获得专业化技术支撑和管理的基本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