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女子海中遇险“迷路” 夜色中观飞机航道找对方向

获救:正往东港游,与搜救的10艘船艇相遇

感慨:幸亏天时地利人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蓝天救援队在黄白咀海域找到遇险者。

7艘快艇、1艘游艇、2艘摩托艇,8月26日晚,10艘船艇以扇形排开,从东港往棒棰岛海域推进,他们正在搜寻一名下海的6旬女子。当天下午4点半,该女子在棒棰岛海域下海,但始终未见上岸,接到家属求助后,大连中山蓝天救援队安排水上搜救分队下海搜寻,经过大约50分钟的搜寻后发现了漂在水上的女子。而这期间女子多次错判方向,最终在夜色中以飞机为参照才找对方向。

10艘船艇以扇形排开拉网式搜寻

26日晚7时许,大连中山蓝天救援队接到了市民于先生的求助,对方表示,母亲下午4点半在棒棰岛下海游泳,眼见天黑了还未归来,非常担心。

这样的求助对于大连中山蓝天救援队来说并不鲜见,家属的心情救援人员也非常理解,队长王宇冬表示会马上集结力量进行海上搜寻。

放下电话,王宇冬立即联系了下属的水上救援分队——东港瀚德水上营救中心。鉴于天色已晚,时间紧迫,水上救援分队出动10艘船艇下水。

7艘快艇、1艘游艇、2艘摩托艇,以扇形排开从东港向棒棰岛海域拉网式推进。

另外,根据此前的救援经验,大连中山蓝天救援队安排两艘摩托艇靠近海岸线搜寻.“一个是水流子大,人容易被冲击卡在礁石上,另外靠岸是人的求生本能。”王宇冬表示。

晚上八点钟的海上,黑暗中除了海水的涌动声就是马达的轰鸣声。跟随救援队伍一同出海搜寻老人的家属,开始呼唤其名字,当喊到第三声时,传来回应。“找到了!找到了!”在救援队伍下海大约50分钟后,终于在距离棒棰岛近两海里的黄白咀海域发现了正漂在水面上的女子。

中途上岸一次再下水时选错了方向

随后,女子被成功救援上岸,除了疲惫,身体状态良好。

27日,记者联系上女子的儿子于先生,其表示母亲今年65岁,当天下午和来连游玩的亲戚前往棒棰岛游玩,不想被困水中。

于先生告诉记者,作为本地人,母亲会水,但是此前大都在星海湾这样封闭的海域游泳,对于棒棰岛海域的水流子情况并不熟悉。当天下午下水时不小心被水流子带走。

于先生表示,事后听母亲讲,这期间她上过一次岸,并且爬上一块近三层楼高的岩石,由于没有人回应,担心在此过夜太冷,加之不想让亲友着急,在日落时分就又返回水中打算再游回去,结果再下水时选错了方向,与目的地渐行渐远。

夜色中以飞机为参照找对方向

于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天色渐暗,母亲在水中本能地朝着有亮光的方向游,然而游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没有靠近,此时天上有多架飞机飞过,老人判断飞机驶向的是市区方向,那自己面对的应该是开发区方向的灯光。发现方向错误后,于先生的母亲再次调整,才找对了前往东港的方向,并随后与救援队伍相遇。

晚8点50分许,当被救上摩托艇时,女子在水中的时间至少有2个半小时。采访中于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在水中的时间长,但好在母亲没有慌,一直想着保存体力。

对于救援人员的相助,于先生非常感激,另外他表示,当天水流子很大,一直往东往外海走。好在事发当天是农历十六,是大潮,而母亲下海时正赶上涨潮,天时地利才没有将母亲带离近岸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随后,记者从参与救援的人员那了解到,此次救援的10艘船艇都是东港游艇码头负责人于修成提供的。

于修成和多名员工全程参与了搜救行动,在东港这一片海域,于修成组建了专业的救援力量,是一支活跃的志愿者团队。

采访中,于修成一直不愿意多讲,让记者多采访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们。“这几年,于修成在东港海边救了不少人了,如果没有这些搜救设备,海上救援是很难完成的,我很敬佩他的无私援助,相信好人有好报。”参与辅助救援的王德维说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