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美式車的粗獷,有人喜歡日系車的豪華精緻,這種印象大多源自汽車的車身縫隙。一輛車的外圍覆蓋件有很多縫隙,比如引擎蓋、車門和尾箱蓋等。爲什麼不同車上的車身縫隙有大有小?縫隙太大的車可以買嗎?視知車學院本期視頻就和你說說車身縫隙的事兒。

溫馨提示:沒有Wi-Fi的同學可以移步下方觀看文字版。

有人覺得美國車粗獷,有人喜歡日系豪車的精緻,這種印象常常取決於車身縫隙。

車身覆蓋件的縫隙不僅影響質感,太大了連風雨都擋不住,開起來又抖又響。

車身縫隙的大小,關鍵在於車身尺寸工程。引擎蓋、車門能開多大,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規範。

這個項目的工程師就像裁縫,負責車身的造型、結構等等,一個主要任務是控制尺寸公差,在設計階段敲定縫隙的大小。這要看他的能力和風格。

工程師搞定了,下面要看供應商。通常開合強度大的部位,縫隙可以大一點,不需要開合的部位,可以做到無縫隙,但最終由成本和生產週期決定。

“汽車出廠前也會查一下縫隙吧?”

尺寸公差控制得怎麼樣,量量就知道,主要辦法是檢具測量。

可檢具本身就有差別,手工測量也有誤差,各家的車身縫隙肯定不一樣了。

就算同一品牌,高端車的縫隙也比低端車更均勻細小,因爲高端材料的衝壓模具好、膨脹係數穩定,質量監控也更嚴格。

車身縫隙只要不是大得嚇人,不用太苛刻。重點是縫隙是否均勻、左右對稱,要是連這都做不到,這車最好別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