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刘备虽然年幼时织席贩履,但是毕竟师从卢植这样的大儒,又和公孙瓒是同学,这样的起点也不算低啊。我们不清楚刘备、公孙瓒在卢植门下学习了多久,但是根据卢植的时间精力推测,刘备、公孙瓒等人求学的时间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卢植在这期间被汉灵帝各种指派任务,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教导弟子。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欢迎关注本期《墨说三国》。在三国群雄中,刘备的起点恐怕是最低的了,虽然刘备是汉室宗亲之后,但是在刘备年幼的时候,因为生活所迫,只能从事织席贩履这样的工作,直至后来成为一方豪杰,这一点也被人拿出来嘲笑。

有人说刘备虽然年幼时织席贩履,但是毕竟师从卢植这样的大儒,又和公孙瓒是同学,这样的起点也不算低啊?

8年时间才从安喜县尉升到平原县令?刘备成名前到底有多少波折?

以史为鉴认为,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刘备有卢植这样的名师资源,也有公孙瓒这样的同学资源,加上自身的能耐,黄巾之乱时期一起步就是一县公安局长,也算是相当不错了。但是一比较同样岁数时候的曹操、袁绍等人,刘备只能默默流泪仰望对方了。

本期《墨说三国》以史为鉴就和大家聊聊刘备创业前期的几个小故事。

那么为何三国时期别的枭雄在三十岁的时候都已经成为一方霸主,而刘备有这样的社会关系,为何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才当了一个县令?

一、织席贩履

许多人收到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刘备在黄巾之乱之前就是“织席贩履”之徒,并且自己喜欢打草鞋之类的。

8年时间才从安喜县尉升到平原县令?刘备成名前到底有多少波折?

但其实都是后人编的,据历史记载,刘备虽然真的织过席、贩过履,这些都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当小吏的父亲早亡,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刘备母亲只能带着刘备干一点“织席贩履”的小买卖维持生存。刘备长大后根本没有再干这样的事情。

到了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刘家的经济条件已经好转了许多,因为刘备母亲已经要求刘备和同宗的一个晚班刘德然一起去拜著名的大儒卢植为师了,这要是没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是不可能走几百里路去拜师卢植的。

当然刘德然的家里面比较有钱,而且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虽然不知道他的生平经历,但是眼光奇佳。认为刘备这个小孩是个人才,于是给自己儿子刘德然带学杂费的时候,同样给刘备准备了一份钱

有了这份收入,刘备才在求学的时候有了一些奢侈的爱好:喜欢音乐、喜欢骑马驱狗打猎、喜欢华美的衣服……这些爱好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

而且在卢植开办的学堂里,刘备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比自己大几岁的公孙瓒,而且俩人关系极佳,刘备像对待哥哥一样对公孙瓒。这也为后来公孙瓒大力提携刘备埋下了伏笔。

二、黄巾之乱


8年时间才从安喜县尉升到平原县令?刘备成名前到底有多少波折?

我们不清楚刘备、公孙瓒在卢植门下学习了多久,但是根据卢植的时间精力推测,刘备、公孙瓒等人求学的时间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卢植在这期间被汉灵帝各种指派任务,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教导弟子。

前面说了,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去拜师卢植,这是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这一年的卢植因为江西九江郡爆发少数民族起义,卢植被任命为九江太守前往平叛,搞定之后卢植称病辞官,决定回洛阳搞学术研究。

卢植把自己的道场选在了距离洛阳40里的缑(gōu)氏山中,这里据说是周灵王太子王子乔的成仙之处。刘备和公孙瓒等人应该就是在这里跟随卢植学习儒家经典。

卢植虽然建立了学术道场,但是天下已经开始纷乱,刚刚平定的九江在卢植走后又开始叛乱,朝廷觉得之前卢植干的不错,再一次派卢植去平定叛乱。一年多之后,卢植搞定叛乱再次回到洛阳,打算和蔡邕等大儒一起续写《汉记》,但是汉灵帝认为卢植应该当官,就任卢植为侍中、尚书。

卢植要在洛阳、江西九江直接来回奔波平定叛乱,还要担任汉灵帝的侍中、尚书,可以说忙的不可开交,能亲自教导学生的时间根本没有多少;刘备和公孙瓒等人按照当时的习惯,应该是被卢植的大弟子代师授课居多。

8年时间才从安喜县尉升到平原县令?刘备成名前到底有多少波折?

获得了卢植弟子的名声后,公孙瓒就回辽东接着当官,结果摊上一个贪污腐败的领导,公孙瓒和他上司一起被发配到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还好走到半路天下大赦,公孙瓒才能接着会辽东发展。

而刘备学成后,回到了涿郡。因为刘备能善待下人,喜欢结交豪杰,又是大儒卢植的弟子……于是当地的豪侠都争着依附刘备,而且来自中山的贩卖马匹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携带巨资路过涿郡,见到刘备觉得刘备是一个人才,于是张世平和苏双就给刘备投资了一笔天使轮融资,刘备有钱后,得以结交了更多的人。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卢植被汉灵帝任命为北中郎将,负责平定冀州的黄巾之乱,但是卢植因为不肯贿赂建军的宦官,被诬陷下狱,差点性命不保。

而刘备则是因为拿到了天使轮的投资,这才得以组建起五百人的队伍,前往投奔校尉邹靖准备建功立业。

三、仕途波折

刘备的五百人在当时的乱世中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虽然因为有战功被认命为安喜县尉。但是要是和同期的曹操、孙坚等人一比较,这差距就出来了。

曹操在刘备还没有拜卢植为师的时候就当了洛阳北部尉(熹平三年公元174年),黄巾之乱的时候,曹操是骑都尉,官职高于校尉;后来曹操又被任命为汉灵帝西园八校尉,虽然官职貌似降了,但是这八大校尉可以说是简在帝心,是汉灵帝的亲信,兵权在握,和普通的校尉又大不一样。

再来看孙坚,孙坚同样是白手起家,连续做了三个县的县丞,黄巾之乱爆发后,负责平定南方叛乱的中郎将朱俊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胜利后奖励孙坚为别部司马。在平定西凉叛乱的时候,主帅是三公之一的司空张温,孙坚甚至成为张温的参谋-和董卓、陶谦等人是同事。

刘备不但起点低,而且仕途波折的厉害。

就是这个安喜县尉,也没干几天。

8年时间才从安喜县尉升到平原县令?刘备成名前到底有多少波折?

因为东汉末年的官吏实在太多,朝廷打算淘汰一部分刘备这样因为军功当官的人,郡里的督邮负责清理官吏,结果督邮惹怒了刘备,被刘备打了一顿后弃官逃亡。(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鞭打督邮的故事安排给了张飞。)

后来大将军何进的部下打算招募士兵,刘备又领着部下前往投靠,又先后担任了下密县丞、高唐尉、高唐令等小职。但是在刘备当高唐令的时候,高唐县竟然被盗贼攻破了……

刘备觉得自己没兵没将,干个县令还被盗贼攻破,实在是太惨了,刚好听到公孙瓒在辽东威名大震,有地盘、有粮食、有士兵……于是刘备干脆决定投奔自己师兄公孙瓒去了;

公孙瓒也很仗义,看到自己的小师弟刘备来了,二话不说直接让刘备做自己的别部司马,这个职位可以说比县令重要多了,而且还能领兵作战,刘备终于得到了展示才华的地方。

当时公孙瓒和袁绍为了争夺冀州已经准备大打出手了,为了牵制袁绍的大后方,公孙瓒派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去冀州后面持续骚扰袁绍,刘备虽然正面对抗差一点,但敌后骚扰这件事情干的还是不错,屡次建功,终于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刘备三十岁的时候当上了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和郡守平级)。

从平原国相开始,刘备终于进入了大汉中级官员的行列,后来因为救援孔融,接触了陶谦,这才从平原国相逐渐成长为豫州刺史、镇东将军、豫州牧……

8年时间才从安喜县尉升到平原县令?刘备成名前到底有多少波折?

以史为鉴评说:刘备虽然有着卢植弟子的名头,可惜卢植早早被构陷下狱,在开始阶段就没法帮助刘备;而刘备的同学公孙瓒等人,学成后也早早各奔东西,自行发展。刘备身世不如人、遇到一个贵人卢植还自身难保,等到三十岁的时候,刘备才当了一个真正有实权的平原县令,这个起点不但比曹操、袁绍等人低多了,甚至还不如一些诸侯部将。

而且在乱世中经过八年战斗奔波,刘备从安喜县尉升职到平原县令,基本上可以说是原地踏步了。好在刘备从小锻炼出了强大的神经,具有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虽然仕途坎坷,但是在遇到陶谦后,借着陶谦的保举,一下子成为了豫州刺史,从此鱼跃龙门,成为汉末诸侯中重要的一员,为后来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点恐怕也是同样具有百折不挠品质的曹操称赞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原因吧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