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跟痛一針搞定

我治療43例腳跟骨刺引起的腳跟痛用芒針肩髃透極泉(患側)再囑咐病人用患足跟跺地,疼痛就由重到輕,由輕到無,一般30分鐘左右搞定.有一例搞了3次.3例回訪一年無足跟痛一針搞定

 

 

水泉穴:定位:位於足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

1、取水泉穴,以一手拇指隨鼻腔慢慢吸入清氣,漸漸向下按壓水泉穴至最酸脹時,緩緩吐出濁氣,停6秒,如此9次。

2、拇指緩緩撥動水泉穴皮下組織10分鐘。

3、拇指在水泉穴上先作逆時針方向按揉180次,再順時針方向按揉360次。

4、拇指從水泉穴向上直推49次。

5、最後以一手掌心搓擦整個足跟3分鐘結束。

次數:每天多次。

除了點按這個穴位外,還能艾灸,艾灸整個足跟15分鐘,或點按穴位+艾灸效果更好。如果經常疼痛或情況嚴重者,到專業的中醫機構進行鍼灸、放血、藥敷能迅速改善這種症狀。

通裏穴:屬手少陰心經,在腕後l寸或掌後l寸陷中,在神門穴上l,

疏經通絡、化瘀止痛,鍼灸並用,瀉法或平補平瀉。
  處方: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陰、足太陽經腧穴爲主。
     太溪   照海   崑崙   申脈   懸鐘   阿是穴.足三里、三陰交、

 

耳針:取足跟、腎、神門、皮質下等穴。毫針刺人,快速捻轉,留針0.5~l小時,必要時可埋針;輕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僕參穴:位準確位置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外踝後下方,崑崙穴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崑崙穴下二指寬。雙足跟疼痛3年,壓痛明顯。取阿是穴,針刺得氣後用鮮薑片1塊,穿過毫針,貼於皮膚上,將艾絨捏成大艾竈置於姜塊上施灸;並加針刺太溪、申脈、僕參穴,留針20分鐘。1次即感疼痛明顯減輕。治療5次,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自如

 

一女患者,45歲,訴右足跟痛6天,幾年前有右踝扭傷史,足跟痛反覆發作,疼痛部位爲跟腱與內外踝之間深部疼痛,按壓和一般性活踝關節不痛,足跟底不痛,行走時痛,特別是起步足跟離將抬足向前時痛,呈閃電樣痛及酸脹痛,立定抬足跟不痛,未見紅腫,條索及硬結。X線未見異常。針大陵,閃電樣痛消失,加針崑崙,酸脹痛消失。效果奇佳,患者非常滿意。

 

 

一分鐘治療網球肘(轉)

20090219日 星期四 10:11

健側犢鼻穴,令患者屈膝,一寸五分針斜向內上方快速提插,並讓患者活動患處.真的不用超過一分鐘.病人都感到很驚奇,不相信有這樣的療效.

膝關節痛治療膝關節, 穴位, 髕骨, 梁丘, 血海

穴位:梁丘、血海

體位:仰臥位,患膝儘量伸直

操作:取針2.5~3寸,梁丘、血海分別向髕骨外側緣、內側緣透刺,配合電針治療儀疏密波30~40分鐘

網球肘的治療

20090218日 星期三 20:46

對於肘部的疼痛,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可忽視,既在同側的小腿上,在豐隆穴和足三里附近,找到淤滯的藍血筋,點刺放血,當時患者的肘部就會很快的緩解了,是立竿見影的效果呢.這也是董氏奇穴當中比較出名的一個放血點,還能治療胃痙攣,心絞痛,頭痛等.都是當時見效的.

1.同側衝陽(賀普仁)

2.同側迎香、商陽(彭靜山)

3.同側一間位於食指近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處(於書莊)

4.四肢穴內髁上4寸,脛骨內側後緣 腎關陰陵泉下1.5寸(董景昌)

5.對側手三里、二間、三間 。(孫培榮)

6.同側二間、三間。(宋文靖)

7.對側膝關節內側壓痛點。(宋文靖)

8.對側肘關節痛點之對應處。(宋文靖)

9.同側上臂中下1/3交界處、上臂肱橈肌的起點、肱三頭肌外側頭的肌腹及手三里穴。(張文兵)

10.同側臀痛點

11.對側足臨泣(葉明柱)

12.對側陽陵泉(葉明柱)

13.同側風池(葉明柱)14.對側內庭(葉明柱)

15.同側上巨虛(葉明柱)

16.同側承山(葉明柱)

17.同側腎俞(葉明柱)

肩痛,大腿外側痛兩穴一次治癒

20090121日 星期三 07:28

,,瓦工,四十歲,主訴半月前肩部疼痛,大腿外側疼痛,醫院就診爲肩周炎,坐骨神經痛,喫藥半月仍疼痛不止,行走困難,右臂活動受限不能上抬,花醫藥費六百多圓,從兩百公里外乘車來我處就診,我爲其點按尺澤穴,足四五趾縫間痛點各五分鐘,大腿不再疼痛,行走如常,手臂活動正常,只是原來貼膏藥處還有點痛,第二天早晨已如常人,囑其自按一次鞏固療效高興而去.第三天我電話聯繫,說已好了,如此療效,我也驚奇.

按摩原理:

1,大腿外側痛,大部分原因是膽經淤積寒氣過多,尺澤穴屬肺經,膽屬木,肺屬金,五行中金克木,故有此療效.<人體工作手冊>中有闡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