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我”,指的是分享人。

我的祖父有一個好朋友,我們叫他張老。

祖父和張老做了一輩子朋友,那一年,張老先我祖父一步而去,我祖父作詞曰:原本半路開溜,怎知造化弄人?還是先我一步等等,詞中大有感慨之意。

張老年輕時,恰逢國內戰亂,抗戰時期,他有“癆病”,已經嚴重到吐血了。

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到這一步的人,只有等死的命,最多也就能再活個一二年。

他自知時日不多,把家中一應大事都託付給了我祖父,就等那一刻的到來了。

image.png

(圖片來自網絡,和正文無關)

我們那個鎮,當時是個游擊區,鎮上駐了一中隊鬼子。

南臨長江有五六里的蘆葦蕩,東接泰州,也駐有大批鬼子,西邊是國軍的地盤,西南十幾裏有個叫三江營的地方,還有一股土匪,北邊陸家莊是新四軍的根據地。

當時的新四軍,人少槍又不好,可以說是在夾縫裏求生存,多難哪,他們只能夜裏出來活動,發動羣衆,拉武裝,偵敵情……

然而,晚上出來最大的不方便,就是一進莊頭,那些大狗小狗黃狗花狗就吠成一片,這自然會驚動那些僞鄉長保長,他們就拼命敲鑼,大喊:“打新四軍啊!打新四軍啊!”

然後,鎮裏的鬼子就出動到鄉下來進行圍剿。

無奈之下,爲了新四軍的生存,有一段時間,新四軍只能採取措施,發動在各鄉村的地下人員,祕密動員農民殺狗。

那一年,張老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開始去鄉下收狗。

他整天下鄉,拿着現大洋收購人家的狗,帶回家裏養了一院子。

image.png

(圖片來自網絡,和正文無關)

狗的數量越來越多,把家裏弄得臭氣熏天的。

家裏人也拿他沒辦法,畢竟他在大家眼裏是快死的人了,也不跟他計較。

考慮到自己也無力養這些狗,他決定交託給一個親戚。

在一天夜裏,他僱了一條漁船,把所有的狗裝了滿滿一船,送到長江中的一個大島上(就是現在的揚中市),給一個親戚代養。

張老還給了他親戚一大筆錢,用作養狗費。

那些狗到了島上,就像上了天堂似的了,比關在院子裏強多了。

image.png

(圖片來自網絡,和正文無關)

爲了救這些狗,張老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錢花完了,人也無望,就在家裏等死。

誰知一年又一年過去,他非但沒有死,身體反而越來越硬朗起來,一直活到80多歲纔去世。

我們那裏的人都說,因爲他救了那些狗,纔有這個壽命,有時候會笑話他,說他活的是狗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