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因为才高被戮估计是历史上的头一位了。

公元219年秋,知识分子杨修引颈受戮,这位才高八斗的才俊临死时对朋友说:“我故自以死之晚也。”人之将死,欲言又止。他说出了自己必死,但是没有说出为什么必死。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杨修之死是因为“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魏国郎中、非官方史学家鱼豢给出的罪名是“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

说的简单点,大概就是这么四个原因:

领导发言你唠嗑;

领导隐私你乱说;

领导开门你上车;

领导年轻你当哥。

四大罪你都犯了,你不死谁死?

罗贯中写杨修之死的理由罗列如下:

导致其死亡的“鸡肋”事: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门太阔”事: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一盒酥”事: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梦中杀人”事:操闻而愈恶之。

“吴质反计”事: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杨修助曹植”事: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在71回中,杨修与曹操的“绝妙好辞”事,倒没有曹操忌恨杨修的语句,故事是这样的: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么些段子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说法,是为了树立曹操妒忌心重、气量小的形象,固然有些道理,但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杨修之死,死在犯了忌讳。忌讳就在于杨修参与党争,辅佐曹植上位,但这是曹操素来厌恶的地方,即使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又如何,犯了忌讳就要死,更何况你才学比领导还高,这怎么行,领导的面子不好看,不死也要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