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宗中藥材天麻生長發育規律

  天麻從種子萌發至當代種子成熟所經歷的過程,叫天麻的生活週期。

  (1)種子萌發 6月上、中旬天麻種子與紫萁小菇等共生萌發菌拌種後,共生萌發菌以菌絲形態從胚柄細胞侵入原胚細胞和種胚,分生細胞開始大量分裂,種胚體積迅速增大,直徑顯著增加。20天左右種子成爲兩頭尖、中間粗的棗核形,種胚逐漸突破種皮而發芽,播種後25- 30天就能觀察到長約0.8mm、直徑約0.49mm的發芽原球莖。

  (2)地下塊莖形成 發芽後的原球莖,靠萌發菌提供的營養,當年可分出營養繁殖莖,開始第一次無性繁殖並形成原生小球莖。原生小球莖與蜜環菌建立營養共生關係後,7月中、下旬開始明顯看到乳突狀苞被片突起,到 11月份就能形成長約2cm的小米麻。與此同時,營養繁殖莖可長出多個互生側芽,頂端膨大形成小白麻。立冬後米麻和小白麻開始進入休眠期,即完成第一年的生長期。

  (3)地下塊莖的生長 第二年4月氣溫逐漸回升,由種子形成的小白麻和米麻結束休眠,開始萌發生長,進行有性繁殖後的第二次無性繁殖。天麻頂端生長錐分生形成子麻,其餘節位上的側芽則萌生出短縮的枝狀莖,這些分枝稱一級分枝。在一級分枝上,再進行二級分枝、三級分枝。5月,天麻開始進入旺盛的生長時期,在保持營養充足的條件下,部分小白麻迅速膨脹壯大,成爲商品麻,其餘塊莖通過分枝分節,爲翌年提供種源。到11月份,天麻進入休眠期,此時爲天麻的收穫期。天麻商品麻的形成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發展。

  ①原球莖 天麻種子萌發後形成卵圓形的不分化組織,呈球狀尖圓形,平均長0.4~0.7mm,直徑0.3~0.5mm,由原球柄和原球體兩部分組成。

  ②米麻 原球莖進行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形成頂芽,頂芽及分枝頂端的分生組織不斷生長膨大,形成長度在2cm以下、重小於2.5g的小塊莖。

  ③白麻 天麻種子播種後的翌年春天,隨着溫度不斷升高,米麻的頂芽和側芽開始萌發,迅速進行細胞分裂和 組織分化,膨大形成白麻。白麻通常有5~11個明顯的環節,節上有薄膜質鱗片,鱗片腋內有潛伏芽;頂端具有雪白的尖圓形生長錐,但不具混合芽,‘不會抽薹出土;基部可見與營養繁殖莖分離時留下的臍形脫落痕跡。一般根據重量大小分爲大白麻(重20g以上)、中白麻(重10- 20g)和小白麻(重2.5-10g)。

  ④箭麻 箭麻又稱商品麻,由白麻頂芽萌發生長、先端膨大形成。長橢圓形,肉質肥厚,個體較大,一般長8- 20cm,重100~500g。外皮黃白色,有馬尿腥味,環節明顯,一般有14- 25節,有時多達30節,節處有薄膜質鱗片,鱗片腋內有突出的潛伏芽,塊莖尾部可見臍形脫落痕跡。箭麻具有三大特徵,即頂生花莖芽形狀如“鸚哥嘴”,尾部有脫落痕跡稱爲“臍點”,周身的芽眼稱爲“環節紋”。

  (4)花莖的形成與生長 從播種後到第三年開春,當氣溫升高時,頭年冬季發育形成的花原基開始葫動伸長,並開始一系列的發育活動形成花莖。一般情況下,5月下旬平均氣溫達到15℃左右時,天麻地上莖開始出土,6月份平均氣溫達20℃左右,莖稈迅速生長,每天可伸長5- 6cm。7月中旬花莖的伸長趨於停止,下旬大部分已倒苗。

  天麻花穗頂生,爲總狀花序,花序軸長30- 40cm;苞片膜質、狹披針形或線狀長橢圓形,長l.5cm,直徑3mm,每苞片內具花1朵,少有2-3朵;花左右對稱,由花被、合蕊柱、子房、花梗五部分構成。

  (5)授粉及果實成熟 天麻花爲兩性花,在自然條件下,靠昆蟲傳粉,白花或異花授粉均可結實。天麻授粉成功後,經15- 20天果實就可完全成熟。按種子的成熟程度不同,分爲3個階段的種子。果序如圖1所示。

  ①嫩果種子 果實表面有光澤,縱溝凹陷不明顯,手捏果實較軟,剝開果皮部分種子呈粉末散落,有的種子呈團狀,不易抖出。種子白色。發芽率可達70%左右,但芽勢不整齊(圖2)。

  ②將裂果種子 果實表面暗棕色,失去光澤,有明顯凹陷的縱溝,但果實未開裂,手捏果實質軟,剝開果皮種子易散落。種子呈淺黃色。發芽率可達65%左右。此時是收穫最佳時期(圖3)。

  ③裂果種子 果實縱溝已開裂,稍有搖動種子就會飛散。種子呈蜜黃色。發芽率爲10%左右(圖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