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增強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動力

作者:楊東奇 來源:學習時報 字數:3203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東的光榮使命,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我們必須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總要求,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精心組織實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爲思想動力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並貫徹落實到具體行動和工作實踐中。

牢牢把握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高度重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並提出了鄉村振興總要求;在2017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公共財政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四個優先”的工作要求;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再次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是指導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大理論成果,爲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動力和科學理論支撐。

牢牢把握山東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山東發展寄予厚望,多次在山東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就農業而言,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提出了“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爲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爲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喫得好喫得安全爲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的“三個導向”的重要要求;2018年3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求山東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五個振興”健康有序進行;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山東時,要求山東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扛起農業大省責任。這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實踐目標。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既是必須扛起的重大政治責任,也是解決全省農業農村問題、加快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重大機遇。必須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實處,着力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這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這個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目標,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打造鄉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人才隊伍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優秀文化熠熠生輝、美麗鄉村彰顯齊魯風情、基層組織全面過硬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堅持以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作用爲改革動力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必須緊緊扭住處理好市場和政府關係這個核心問題,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結合實際制定細化可操作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增加有效制度供給,着力解決好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資源要素要配置到位。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大資金、人才、土地等各種資源要素的投入極爲重要。今年已經整合省級涉農資金400多億元整體下放到縣,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鄉村振興,用好農業災害保險和目標價格保險等“綠箱”政策,制定出臺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意見,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必須注重處理好“走出去”“留下來”和“引回來”的關係,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土地是“三農”的命根子,當前農村改革的關鍵是以土地制度改革爲牽引,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鄉平等交換機制,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宅基地“三權分置”等試點,加快建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將土地增值收益更多更好用到農業農村農民頭上。

產業結構要優化到位。堅決扛起糧食生產大省責任,把確保糧食安全作爲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牢牢守住1.12億畝耕地保護紅線,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深入實施“科技展翅”行動,紮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污染防治,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健康養老等新型服務業,不斷豐富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新的時代內涵。

工作力量要統籌到位。健全黨委全面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制定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實施細則,推動縣委書記當好“一線總指揮”,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到鄉村振興上。抓住健全鄉村組織體系這個關鍵,豐富提升以黨建統領鄉村振興、強化班子建設、匯聚人才資源的經驗做法,持續深化完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制度,把優秀幹部和精銳力量充實到“三農”戰線和基層一線。建立健全政績考覈指標體系,把“四個優先”落實情況列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覈。

法治保障要落實到位。法治是鄉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必須樹立依法治理理念,把各項涉農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對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改革舉措法定化,推動依法興農、依法護農。提高鄉村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構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長效機制,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進農村活動,引導廣大農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氛圍。

堅持以強化農民主體地位爲內生動力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必須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把農民羣衆的“真情擁護”“真正願意”“真心高興”作爲檢驗工作成效的判斷準繩。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關鍵,在於探索一條實現農民組織化的有效路徑,增強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強與市場對接的能力,形成有效承接政策、有效落地執行的平臺。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堅持黨的農村基層組織領導地位不動搖,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突出政治功能,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衆、推動改革發展等方面的戰鬥堡壘作用,在全省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讓村集體有錢辦事、有能力辦事,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向心力。

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挖掘農民經營性收入的潛力;完善“六金一利”、土地經營權入股、“保底+分紅”等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拓展小農戶增收空間,加強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促進貧困羣衆穩定增收;盤活用好集體資源資產,全面開展清產覈資,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比重,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不斷增強羣衆參與度。把黨支部組織羣衆、宣傳羣衆、凝聚羣衆、服務羣衆的職責貫穿鄉村振興工作全過程,引導和支持農民直接參與到鄉村規劃、治理、建設、管護的各方面,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融合發展。加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優秀鄉村文化增強凝聚力、孕育新風尚,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着力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不斷提升農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活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內生動力。

(作者系山東省委副書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