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目前幾乎滿倉銀行股,當時想的是在下跌背景下,銀行股會更穩定,事實上一點也沒少跌。

球友們可能都有這種經歷,明明買入的是好公司,結果依然賠的不要不要的。

塔勒布的《黑天鵝》在我看來就是在說一個關鍵點:勝率和賠率。

而我們在資本市場努力學習的目的是要找到錯配,錯誤的勝率和賠率的匹配。

長期來看,ROE一定是影響收益的最主要因素,但是人心善變,往往對於未來的預期都會不盡相同,或者說,事實上一些行業的ROE變化幅度很小,可是人們總以爲會很大,然後情緒會放大這種感受。

一家公司總會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當我們情緒激昂時會忽略缺點,消極沮喪時會忽略優點。

試問,業績這麼好的招商銀行,有缺點和潛在危機嗎?如果沒有,那PB爲什麼不漲到2倍或3倍?

或者,身陷漩渦的民生銀行,難道沒有一絲優點嗎?沒有未來業績轉好和提高的希望?如果沒有,那乾脆0.5PB或0.3PB?

當然還有當下的熱門中國華融,已經0.46的PB了,還在跌。

這個世界多姿多彩,但是眼睛只能看見我們想看見的,而對於那些我們不想看見的會視而不見。

好了言歸正傳,繼續說銀行

因爲給公司準確估值是極困難的事,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國家背景下都會不同,反腐背景和不反腐背景下的茅臺估值就能相差幾倍。

所以我試圖先建立一個參照系,如果我們不能準確估值,那就進行比較。

比如我選的錨定就是工商銀行

工行17年底的ROE是14.35,而農行是14.57,比工行高,但是當時的PB低了0.16,截止到今天是低了0.09,估值迴歸,即使現在還是偏低了,我覺得這就是錯配,也意味着農行目前的估值在五大行裏更有優勢。

建行ROE高於工行,所以PB也高,而中國銀行低了2%,交行低了3%,相對應的PB也就各低了0.2和0.3,和諧並且合理。

再看五大股份行

招行16.54%的ROE,遠高於工行的14.35%,所以現在1.5PB可以說合理,可是興業15.35%的ROE也高於工行了1%,卻只有0.81PB,反而比工行低了0.17PB,這又是什麼道理?

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的ROE都和工行接近,而PB卻相差巨大,超巨大,民生只有0.7的PB。

而ROE最差,只有11.62%的平安銀行目前確實0.83PB了,估值高於興業、民生、浦發,天理何在?

當然,我好歹也算是個V了,道理我懂,市場看好招行的零售業務,招行在客戶端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興業的同業業務在縮表的背景下令人擔心,民生的高層變動頻繁,舉棋不定,再加上還不知道AB的股份會花落誰家,浦發沒啥說的出口的理由,跟着打醬油,而平銀正在發力零售業務,人家有個好爸爸,時光森林整天在說,他參加的所有內部會議都在表明,平安集團會把平銀當做核心來打造,是整個戰略的載體,擁有無限光明的未來。

再上一張銀行板塊過去十年的ROE/PB圖

我在半年前,剛來雪球發歷史數據總結的時候,曾被穀子地指點,他說:看後視鏡開車是不對的!

我用了半年的時間才從這句話的誤區中走出來!

那些能看清前方的天才,當然不應該看後視鏡開車,而如果我們在看不清前路的情況下,看後視鏡的正確率要遠高於根據幻想中的未來做的決定。

比如說,誰能告訴我格力的未來?或者,中國能否在美國的遏制下崛起?

猜!大家使勁猜!

一百個人能告訴我一百個答案,看看後視鏡,格力這些年的發展速度一直穩中有升,而我們的祖國也越來越繁榮強盛,我相信或者我願意相信,他們都會越來越好。

當然,看後視鏡不意味着不看前方,只是我不提倡猜前方,因爲那十有八九是錯的,幸好,中國的股民每年有四次機會可以看報表。

馬上,各家上市公司的中報都要陸續出來了,第一時間研究,發現變化,找到錯配,回顧歷史,不猜未來,我想,這條路應該能走的通吧。

@今日話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