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菜并不属于八大菜系,它融合了多种菜系元素,自成一派。东北菜以咸鲜味为主,它融合了川菜、鲁菜、淮扬菜等一些优点,再加上当地的少数民族菜系,如满族、朝鲜族等,以及一些外国元素,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菜系。东北的名菜——锅包肉就是一个例子。

起初,东北并没有锅包肉这道菜。最早的锅包肉是努尔哈赤所创制的黄金肉,口感略咸,肉质讲求原味为主,而后再通过回锅勾芡,形成了第二道菜焦烧肉条,也就是锅包肉的前身。后来锅包肉的创始人郑兴文将原本是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编成了酸甜口味,锅包肉正式出现在人们眼中。

为什么会把原本咸鲜味的菜改变成酸甜味呢?当时的郑兴文被安排到了哈尔滨,大家都知道黑龙江省的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而哈尔滨又是大城市,所以当地的俄罗斯人以及其他的外国人都非常多。外国人喜欢酸甜口味的菜,在一次宴会中,上边人要求厨师将菜换一下口味,这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也就变成了酸甜口味的锅包肉。此菜一经问世,便受收到外国食客们的好评,甚至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点这道菜。

清朝时期,锅包肉作为宫廷菜,只有身份达到一定地位的人才能吃到。这种规矩一直延续到军阀混战时期。那时候,寻常百姓是吃不到锅包肉的。直到军阀混战时期结束之后,锅包肉才算正式流传到民间,老百姓们才能吃到这道曾经的宫廷美食。或许是流传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导致了因为地区不同,锅包肉的口味、口感也不尽相同,更有趣的是,甚至相邻的两家饭店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狭义上的东北指的是黑、吉、辽三省,广义的东北则是加上内蒙古东部以及河北省的东北部。这些地区所做出来的锅包肉都有着一定的不同,在口味口感上,黑龙江省的锅包肉与吉林省基本一致,到了辽宁省就发生了一些改变——其他省份烹制此菜的最后步骤,所用的调料是大部分都是糖和醋所调制的料汁,而辽宁省的做法则是更多的选用了番茄酱。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虽然在菜色上让原本金黄的锅包肉变得更加鲜艳,但是却少了酸甜酥脆的口感。

而到了河北省东北部则又有了一些改变,记得我在秦皇岛吃过一次锅包肉,那里的锅包肉裹上的淀粉液很少,炸的火候比较大,所以做出来的锅包肉特别酥,有点像我们常常吃的“炸酥肉”,不过在味道上和黑、吉两地基本一致。笔者认为,锅包肉讲究的是外酥里嫩,第一口咬下去是酥的,然后在口中嚼起来是很嫩的。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锅包肉我还没有尝过,在此不便评价,有哪位朋友吃过内蒙的锅包肉,欢迎私信与我聊一下!

作为东北名菜的锅包肉早已走出了当地,面向了全国,得到了广大吃货们的一致好评。在一些美食节目中,很多国外的食客朋友在品尝之后纷纷拍手叫好。其实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最早的时候锅包肉就是为了招待外宾而创造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当地的菜受到好平时,自己还是很开心的,希望更多的东北菜能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