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于中国内各省市的博物馆中,有无数的珍宝,每一件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见证,不仅是价值巨大,对中国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不被违法分子倒卖,流落到国外,就修建博物馆将这些文物保护起来。

我国的文物价值不等,根据文物的年代和材质对其进行分类,国宝级别的文物也有很多。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件镇国之宝,不管是年代还是体态,还是制造工艺都是“同行”中顶尖的,得到国家的重视。就是司母戊鼎,这件宝贝是在二战期间河南安阳被发现的,当时日本正猖狂,为了保护这件文物,当地的百姓也是费尽了心机。

这件宝贝原名是叫后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器,最初发现这个宝贝的是吴培文的叔叔。一次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挖到一个坚硬的东西,因为体型巨大,他们家的搬不动,就找来村民一起搬运。挖出来之后,虽然青铜器上锈迹斑斑,但是直觉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宝贝,这时大家担心的不是怎么将这么宝贝运回去,而是想到日本。

这个宝贝看起来就不简单,上面雕刻的有雷纹、龙、饕餮等象征身份的神兽,价值肯定不小,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千万不能让日本人发现。后来在村民的帮助下,他们将青铜器搬回马厩。吴培文本是厦门大学的一个声乐导师,他接受过先进的教育,他刚好回家看到,为了不让日本人发现就在马厩里挖了一个坑,将青铜器藏在坑里。

可是他们一群人大半夜抬一个大物件,很快就被人传开而且还非常的夸张,说是一个大宝贝。没几天,北京的一个倒卖古董的商人就带着人来说要看看,看完之后,这个古董商最后出价30万大洋。30万在当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可是因为那个鼎体积太大,古董商介意把鼎拆分。

可是他们在准备拆解的时候,突然有点内疚,觉得这万一是个国宝毁在自己手里,将来可是一件大罪。他们犹犹豫豫还是拒绝了古董商的请求,又将鼎埋进马厩中。可是在不久之后,这个鼎的消息被汉奸传给了日本人,日本就提出让他们把鼎准备好。村民为了保护鼎就从花钱在民间买了一个相仿的,放在马厩中,将真的鼎放在粪坑,假的鼎被日本带走。

战争结束后,这个鼎就被上交国家,郭沫若对这个鼎很感兴趣,就根据这个鼎上的刻字给它起名字,他在研究之后认为鼎后面的文字是“司母”二字,后来就给起名为司母戊鼎,也就流行开了,这个鼎可真是被他毁了。到近代的时候,考古学家才研究出鼎上的文字,重新改名为后母戊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