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聊一聊我的川西秘境之旅,第一站就是位于阿坝州马尔康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官寨的二楼特别展示了红军长征中在卓克基的革命轨迹。

1935年中央红军红六团于6月24日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地区,时任国民党“游击司令”的卓克基土司索观瀛率土兵200余人进行阻击。土兵枪法很准,将宣传民族政策的通司打死,红军被迫还击,土兵节节败退。从梦笔山到卓克基有近100里的路程。土兵败退到官寨,索下令凭借其坚固的攻防设施进行顽抗。深夜,红六团为联络后续部队向天空发射数颗五光十色的信号弹。此时正值马尔康雨季,土兵使用的火药枪因受潮而无法使用。土兵以为红军会施“法术”,吓得惊慌弃寨,仓皇而逃。

红军占领了土司官寨。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进驻土司官寨。并于当日在“土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实现民族自治。

土司索观瀛熟读四书五经,能讲流利汉语,精明好学。在索的官寨有一间叫“蜀锦楼”的房间,收藏有大量的藏文和汉文典籍。当年,毛泽东等入住官寨后,发现“蜀锦楼”里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大开眼界。一本线装《三国演义》还放置在大理石书桌上。嗜书如命的毛泽东甚感惊讶,对卓克基土司也有了新的认识。

毛泽东不但在官寨内饶有兴趣的重读此书,离开官寨后还将此书带在身边借读。在官寨居住的7天时间里,毛泽东等人谈古论今,指点江山,并对官寨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联系到《三国演义》对郿坞的描述时,毛泽东曾击股而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

1952年,索观瀛赴北京参加少数民族“五一”观礼团,和毛泽东同桌共餐。席间,索观瀛“请主席赐姓。”毛泽东爽快地说:“现在不是解放了吗,你就姓‘解’,今后就叫你解土司好了。”毛泽东还对索说:“长征经过卓克基时,我曾在你家住了一段时间,看了一部《三国演义》。”毛泽东还关切地问:“你的‘郿坞’还在吗?”索观瀛连忙回答:“还在,还在。你在那里住过,我们还当它为纪念物呢。”

鹧鸪山下,梭磨河畔,卓克基土司官寨虎踞龙盘。70年前,毛泽东下榻该处,惊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

下文,我们继续介绍最美317国道上的卓克基土司官寨,请关注。 惊为天人的“土司夫人”,卓克基土司官寨里的一张照片倾倒游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