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在法外

——戴士和油画的魅力

油画进入中国以来,如何将它成功地本土化,一直是中国艺术家给自己确立的一道题。

《广州的同行黄广怡、曹亚敏》布面油画 110x100cm 2014年

《老公安》布面油画 100x60cm 2014年

国画与油画之间,除了题材和语言上的区别之外,还有趣味和格调上的不同。“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中国画家喜欢品评作品的品格,常见的有逸、神、妙、能四种区分。

《关氏七十一代》布面油画 110x100cm 2014年

《宝林曹溪》布面油画 60x50cm 2014年

油画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要形成新的或者中国式的油画语言;最后,要体现中国式的审美趣味和格调。

学会像欧洲大师一样画画之后,戴士和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在不断向前探索,力争创作出体现中国趣味和格调的油画。油画到了戴士和这里,就像佛教到了慧能那里一样,原来的规矩和法则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是明心见性和自由表达。

《文山刘刚和他的朋友》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15年

《广东梅县阁公岭林风眠先生故居》布面油画 40x52cm 2014年

戴士和作品的生趣,不仅体现在对象的鲜活上,而且体现在笔画的生动上“落笔倏作变相”“趣在法外”,触及艺术的根本。

《游其老师》布面油画 100x60cm 2014年

《侨乡赤坎》布面油画 110x100cm 2014年

《石壕村村口》布面油画 80x80cm 2015年

《河南三门峡旧厂》布面油画 65x100cm 2015年

《黑河湖畔下午》布面油画 60x80cm 2014年

《司徒亮先生》布面油画

《吹香亭》 80cm×120cm 2015年

戴士和用他的绘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它既不同于我们亲眼所见的现实世界,也不同于艺术家为我们讲述的语言世界。眼见的现实世界缺乏语言,讲述的语言世界限于语言,只有借助语言并超越语言的世界才是艺术世界。因为它超越语言,艺术世界永远是在创作过程中敞开的惟一世界,包括艺术家自己在内都无法重复,更无法由他人来捉刀模仿。戴士和在画面上直接留下的,就是那些无法重复的绘画痕迹,这些痕迹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从中又能够看到图像的生动呈现,通过图像的生动呈现看到自然背后的精神。用郑板桥的术语来说,在戴士和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手中之竹、胸中之竹和眼中之竹之间的相互牵掣和发明。在戴士和的作品中,绘画的痕迹既是物象的印迹,也是画家的心迹。每幅作品,不仅是自然的面纱的揭露,也是画家的心扉的敞开。通过戴士和的作品,我们一方面走进了生动的自然,另一方面遭遇到洒脱的心灵。戴士和的画常常给人痛快淋漓的感觉,因为他的心灵与自然一样真诚而深邃。我们从戴士和的作品中看到的既有天真烂漫,又有老辣深沉。

戴士和 开国元勋 220×115×4 布面油画 2009

戴士和 窗前 100×120 布面油画

戴士和 小小院落 60×80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雪·顶银胡同 24×36 纸板油画  1990

戴士和 集市 3122 纸面油画 1977

戴士和 春天的下午 48×35 布面油画 1990

戴士和 大雨中 40×40 布面油画 1999

戴士和 春夜涠洲岛 80×60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灯影 80×80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风筝 71.5×90 布面油画 1995

戴士和 石虎胡同北口 35×22 纸面油画 1975

戴士和 太湖渔帆 60×50 布面油画 2007

戴士和 意大利北部山区小镇写生 40×50 布面油画 2007

戴士和 诸葛小村里 80×80 布面油画

戴士和 南海上 布面油画 40×40 1999

戴士和 三亚写生 布面油画 40×60 1999

戴士和 祁连山下 80×80 布面油画 2006

戴士和 金融街 200×700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金山岭 200×700 画布油画 2008

戴士和 金山岭之01 100×100 画布油画 2008

戴士和 金山岭之08 100×100 画布油画 2008

戴士和 金山岭之03 100×100 画布油画 2008

戴士和 金山岭之09 100×100 画布油画 2008

戴士和 金山岭之10 100×100 画布油画 2008

戴士和 金山岭之14 100×100 画布油画 2008

戴士和 金山岭之11 100×100 画布油画 2008

戴士和 细雨黄沙-北欧写生 50×70 布面油画 2006

戴士和 小院灯下 60.2×80.2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小船摇过企沙码头 60×80 布面油画 2007

戴士和 洱海秋雨 布面油画 55×55 2000

戴士和 毛泽东在瑞金用过的办公桌 120×120 布面油画 2009

戴士和 林场宿舍 38×38 布面油画 1997

戴士和 毛泽东在瑞金用过的餐桌 120×120 布面油画 2009

戴士和 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窑洞里的小餐桌 120×120 布面油画 2009

戴士和 花儿与少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物写生 120×360 布面油画 2011

戴士和 东方欲晓-共产党早期组织 200×600 布面油画 2011

戴士和 东方欲晓-共产党早期组织(局部-左5) 布面油画 2011

戴士和 东方欲晓-共产党早期组织(局部-左2) 布面油画 2011

戴士和 东方欲晓-共产党早期组织(局部-左4) 布面油画 2011

戴士和 企沙港之八 80×80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企沙港之七 80×80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企沙港之五 80×80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企沙港之十 80×80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企沙港之一 80×80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香港大学 120×120 布面油画 2011

戴士和 太原蒙山大佛 布面油画 2009

戴士和 孙中山纪念堂 120×120 布面油画 2011

戴士和 正午阳光下船侧碧绿的倒影 60×42 布面油画 2008

戴士和 会泽诗社的两位诗人 100×100 布面油画 2012

戴士和 会泽的赵国强先生 100×80 布面油画 2012

戴士和 能歌善舞的女孩 100×80 布面油画 2012

戴士和 业余的二泉映月 100×100 布面油画 2012

戴士和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 100×80 布面油画 2012

戴士和 两位教师 120×120 布面油画 2011

戴士和 延安宝塔山 布面油画 20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