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前通過外賣平臺將餐點好,回到家就可以喫到熱騰騰的晚餐,快捷、便利的外賣已成爲許多年輕上班族的消費方式。2017年,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到3.43億人,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訂單量、客單價就已超越網絡出行市場,成爲體量最大、價值最大的O2O領域。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模達到1657億元,增長率爲36%,2017全年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大關,2018年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模更有望突破2300億元。

然而在這麼龐大的市場規模下,外賣行業卻一直譭譽參半,一方面是飛速的改變了中國顧客的消費習慣和行爲,極大地爲他們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外賣在價格上長期給顧客補貼的行爲,擠壓着中小型餐飲商戶的生存空間。

但如果你知道,你所喫的外賣,可能是10天甚至半年前做好的速食菜餚包,你會有何感想?近日,在外賣平臺上竟然有商家賣的不是現做的菜品,而是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的速食餐包。有顧客下單,他們只需用微波爐或熱水浸泡的方式加熱一下餐包,就能直接打包送到你手上。這些菜餚包,看上去和新鮮現做的飯菜沒有區別,但很多是10天甚至是半年前做好的,當然,商家不會告訴你,點外賣的你也看不出來。

外賣商家解釋,門店增多,使用菜餚包能夠標準化要求,“便於複製發展,而產品安全也會更加可控”,再加上現在那麼多人點外賣,“哪裏有時間現做”。一般像蓋飯、滷肉飯、烤肉飯等種類的外賣,幾乎都是網上購買的菜餚包,用菜餚包做餐,省時省力,可想而知,2人每月賣出3000份外賣,每人每天做出50份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當然,利潤也是可觀的。以淘寶上出售的一款“蓋澆飯方便速成快餐料理包”爲例,包括梅菜扣肉、滷肉、巴西烤肉等10款口味的料理包售價49.8元,平均下來一份不足5元。可在一些外賣平臺,一份梅菜扣肉或滷肉蓋澆飯售價基本在20元左右。按此計算,外賣商家做復熱外賣的毛利潤可達300%,但其實絕大多數商家都沒有告知過顧客,更有甚者店家直言:“這個菜餚包和飛機餐是一樣的,喫不死人”。

而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從現行法律法規看,並沒有禁止餐飲服務提供者對預包裝冷藏冷凍膳食進行復熱的規定。在遵守法律法規、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美團外賣允許餐飲商戶採用不同方式進行生產、售賣。”餓了麼表示:“食品安全法並未對這個有限制和禁止,外賣平臺對商戶的管理是在法律框架內。商戶這種做法在外賣出現之前就存在。”

但其實就顧客心裏的感覺而言,現炒和成品菜包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對於外賣,希望所有商戶保留一份理智,別盲目地看到了風潮就一頭鑽進去,所謂市場有風險,進入需謹慎。根據自己的現狀,恰當評估是否適合做外賣,在做好線下顧客口碑的基礎上,酌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外賣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