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做一個有定力的父母,不斷給孩子補給正能量。滿含愛意,陪伴着孩子,慢慢長大,緩緩進步,穩穩前行。

我的父母是教師出身,一直以來對我們姐弟三人管教十分嚴苛。從小到大,幾乎每件事都要教育一番,哪怕還未開始做,提前的囑咐早已到位,過後清算更是從未缺席。我們從小就對父母充滿畏懼,從未撒過嬌,在外面捱了欺負也不敢回家告訴。

我一直以爲這是父母好爲人師,職業病。後來慢慢發現,父母管教我們時,出現頻率最多的詞語是“如果…..”“唯恐……””萬一……就……”原來父母對我們,對未來,對社會一直充滿恐懼心理。

科恩博士請家長反思:對子女的管教,是出於愛還是恐懼?

《遊戲力》作者科恩博士就曾講到:“家長需要反思的是,你管教孩子是不是出於恐懼?”

原來,很多家長不遺餘力管教子女,並非出於愛,而是出於恐懼!

一句童言童語推演出悲慘一生。小清對母親說:“我不喜歡上學,今天不去了。”媽媽一聽,天啊!這孩子厭學!學習成績就會差——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就會考砸——沒有高學歷沒有高收入——無法找到匹配的婚姻——一生在底層苦苦掙扎。

孩子一句情緒化的語言,讓家長的思緒快速推演出孩子悲慘一生。事實上,也許是孩子沒睡好的起牀氣,也許是對媽媽催促過急的反抗,也許孩子跟同桌鬧了個小別扭。但在媽媽這裏,卻是五雷轟頂。

科恩博士請家長反思:對子女的管教,是出於愛還是恐懼?

一點事引發一長串擔憂。母親看到我五歲兒子每天對遊戲樂此不疲,十分着急。見我一次督促一次:“別老放任孩子瘋跑傻玩啊,該叫他寫寫字,算算數,學學拼音了。否則孩子一上學就跟不上節奏,老師不喜歡,同學中沒地位,孩子找不到成就感,最後厭學了可怎麼辦?”我表示沒那麼嚴重,早教就是讓孩子盡情玩,多多接觸生活。母親恨恨不已,說早晚把孩子耽誤了。

事無鉅細,把孩子當白癡。我一個鄰居,是一個精明的女教師。每每從她家門前過,總聽到她在不停地叮囑獨生女兒:“作業收好了沒,青菜喫了沒,上廁所了沒?給同學的禮物帶了沒?喝水了沒?”一邊說還一邊埋怨:“真是一點心沒操到,就丟三落四,你啥時才能長大呀!”我一邊偷笑一邊心裏說:“你的孩子永遠長不大,因爲她長大了你還去擔憂操心誰呀!”

科恩博士請家長反思:對子女的管教,是出於愛還是恐懼?

熱衷於攀比唯恐淪被邊緣。報班呀,遊學呀,買學區房呀,唯恐一樣跟不上,被圈子裏的人邊緣化,也誤了孩子前程。

這些滿心恐懼的家長錯在哪裏?

只看到孩子的表象,沒看到孩子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爲孩子的話就是他即將要去做的事情,比如,孩子怒喊:“我要打死你!”並不是代表他真的要這樣去做,他只是在表達他的憤怒而已。

拿成年人標準評價孩子。孩子說“不”,那是孩子開始叛逆了,那是孩子在成長;孩子作業磨蹭,是因爲手部神經發育不完善,寫字很喫力;孩子跟家長搗亂,只是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我們用成年人標準看待孩子,充滿了不滿與憤怒,這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不成熟。

科恩博士請家長反思:對子女的管教,是出於愛還是恐懼?

恐懼是家長內心的投射。當孩子出現某個行爲的時候,我們的解讀,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投射。比如早晨孩子賴牀,是因爲孩子還沒有建立起時間概念。家長因爲工作生活壓力大,看到孩子賴牀,就會引發內心的焦慮和暴躁。相反,如果自己升職加薪,一路開掛,同樣面對孩子賴牀,我們會寬容很多,甚至還會輕鬆地跟孩子開玩笑。

恐懼就是對孩子不信任。不相信他能自己處理好這些事情,以爲沒有自己親手把着,孩子一切都會失控。

臺灣證嚴法師講:“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福氣。因爲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科恩博士請家長反思:對子女的管教,是出於愛還是恐懼?

如何克服對孩子行爲的恐懼心理?給大家四個建議:

建議一,首先覺察自己。遇事請先問自己三句話:

“我的想法一定是正確的嗎?”

“孩子必須按照我的價值觀來生活嗎?”

“我所擔心的事一定會發生嗎?”

你會發現,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嚇唬自己,和孩子無關。

建議二,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孩子的失誤,缺點看做成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相信孩子會自己修正。尤其對於學業,真正能考上清華北大的鳳毛麟角。我們家長盡心培養了,孩子努力了,至於結果,順其自然。

科恩博士請家長反思:對子女的管教,是出於愛還是恐懼?

建議三,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從喫飯,穿衣,到入睡起牀,完成作業,都讓孩子自己負責,哪怕放手後出現灑飯,髒衣,遲到,完不成作業,孩子受到批評懲罰,那又怎麼樣?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人生的滋味,學會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爲方式,不斷走向成熟。

建議四,多表達對孩子的愛和信任。通過語言,行爲,場景,對孩子表達無條件的愛和支持,讓孩子的安全感得以很好建立,溫暖正向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向外發展的勇氣和力量。

請相信我們的孩子,他們隨身自帶着智慧和敏銳,面對這個世界自有自己應對的一套;

請做一個有定力的父母,不斷給孩子補給正能量。滿含愛意,陪伴着孩子,慢慢長大,緩緩進步,穩穩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