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建築業協會專家委員程海斌表示,目前,精裝房在交房時沒有國家強制執行的驗收辦法,不同開發商用的材料、裝修方式等不一樣,精裝修房定價、質量把控等就產生了灰色地帶。上海金地佘山天境多名業主近期反映,開發商售樓時宣傳的“王者品質”裝修,存在嚴重質量問題。

原標題:天花板發黴、地面滲水……每平方米近萬元的精裝修樓盤爲何頻曝“硬傷”?

新華社上海5月20日電 題:天花板發黴、地面滲水……每平方米近萬元的精裝修樓盤爲何頻曝“硬傷”?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鈞天、楊有宗

天花板發黴、木地板被泡爛……號稱每平方米以近萬元標準裝修的新房,卻令購房者頭痛不已。近期,上海多個樓盤因裝修質量問題產生糾紛。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事實上所謂“萬元精裝修”的實際標準僅爲幾百元,“名牌產品”實爲不知名小工廠生產的。部分開發商一味追求壓縮成本,導致裝修質量問題頻發。近日,住建部辦公廳發佈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建築市場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執法檢查。

  名企樓盤屢現精裝修糾紛

上海金地佘山天境多名業主近期反映,開發商售樓時宣傳的“王者品質”裝修,存在嚴重質量問題。

“花兩代人積蓄買個房卻這麼鬧心!”一位業主告訴記者,該項目均價約每平方米5萬元,號稱裝修標準爲每平方米8000元,收房後卻發現,室內裝修品質低劣到令人難以置信。

多戶業主家出現房門破損、天花板發黴、牆紙翹起、地面滲水等問題。“我們找了專門的驗房師做檢測,發現問題多得觸目驚心。”一位李姓業主告訴記者,目前,業主與開發商已經過多輪溝通,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已開始走訴訟程序。

記者調查發現,2018年以來,上海新建樓盤頻曝裝修質量問題,其中不乏品牌房企的樓盤。據瞭解,金地在松江所建的另一項目金地自在城,出現樓柱開裂、電梯劣質等質量問題;恒大在上海的恒大佘山首府,出現精裝房牆紙接縫不齊、牆面不平整、做工毛糙等問題;位於上海青浦的虹橋正榮府,交付的多戶住宅出現天花板、牆壁和地磚漏滲水,木地板發黴等現象。

據上海市消保委統計,2018年全年共受理房屋裝修類投訴4953件,同比上升38.2%,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把不合格材料冒充合格品等。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開發商責任意識淡薄、忽視產品價值是出現質量問題的主因。

  “貨不對版”“偷樑換柱”均因驗收標準模糊

“房屋裝修質量糾紛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開發商追求利潤更大化,偷工減料、壓縮工期,放鬆了對品質的把控。”一位開發商說,爲降低成本,一些房企往往會在裝修上動歪腦筋,比如承諾的裝修標準是每平方米5000元,實際上降到1000元甚至幾百元,出現問題也就不足爲怪了。

不少消費者反映,一些樓盤用來宣傳銷售的樣板房與實際出售的房子裝修質量“貨不對版”。上海閔行星河灣與業主約定按照樣板房裝修標準施工,但業主收房後發現,樣板房中的高價石材全被換成普通石材,傢俱質量低下,與樣板房陳列的傢俱有明顯差別。

此外,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科偉表示,不少房企對施工環節成本嚴加控制,有的項目被層層分包,甚至找裝修施工的“游擊隊”。有的樓盤所使用的所謂“品牌產品”,其實可能來自無名小廠,質量難以保證。

綠城房地產建設管理集團董事長李軍表示,部分開發商爲保證資金快速週轉,努力控制成本、降低施工標準,導致房屋裝修問題越來越多。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精裝房在交房時沒有國家強制執行的驗收辦法,這讓部分開發企業“有機可乘”。

中國建築業協會專家委員程海斌表示,目前,精裝房在交房時沒有國家強制執行的驗收辦法,不同開發商用的材料、裝修方式等不一樣,精裝修房定價、質量把控等就產生了灰色地帶。“無論幾百元還是上萬元,沒有統一驗收規範,各種標準都淪爲模糊概念。”

加強裝修全過程監管,開發商應列明標準清單

不少業主質疑,這些明顯存在裝修質量問題的房子是如何通過驗收的?

上海市住建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有關部門在驗收房屋時重在關注安全問題,但裝修方面沒有強制執行的驗收辦法。如果出現裝修爭議,需開發商和購房者雙方自行協商解決。若出現質量問題,首先應由施工單位負責,其次監理單位也要負相應責任。

近年來,新建樓盤裝修糾紛問題頻現,但已提前付完房款的購房者往往陷入維權困難的窘境。

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丁興峯律師認爲,一般來說,精裝修並沒有明確的標準,合同中一般也不會註明是按照多少錢的標準去裝修。開發商一般還會在預售合同裏補充對自己有利的條款,從法律上來說維權比較困難。

業內人士認爲,制約開發商任性違約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強監管,提高房企違約成本。

據瞭解,杭州市蕭山區已針對精裝修驗收出臺了《關於加強住宅全裝修項目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建設單位對預售房源的每個戶型設置一套實體樣板房,並將裝修方案報送行業管理部門備案。樣板房要按1:1的比例反映裝修標準和施工質量,交房時裝修質量不能低於樣板房水平。

“現在精裝修新房糾紛中相當集中的問題就是樣板房與交付房屋不符,建築材料偷工減料等,文件要求開發商真正做到實景房展示,保證購房者‘所見即所得’。”該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引入第三方監督,對住宅裝修進行全過程管控。

嚴躍進建議,精裝房在銷售之初即應讓開發商列明裝修標準清單,即提供交付後房屋室內裝飾裝修主要材料和設備的品牌、產地、規格、級別、數量等,並在監管部門進行樣板房影像證據保全,從源頭上保障購房者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