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整合促使城市智慧化

记者:近年来,“智慧城市”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不同人站在不同立场上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尽相同,您如何定义“智慧城市”?

李铁:智慧城市是已知的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智慧要素在一个空间内形成系统化整合。空间可大可小,比如家庭、建筑、社区、园区等不同单元,但重要的是不能只是某一项智慧技术的应用。

科技革命已经为智慧城市发展打下了基础,我们使用互联网的数据、移动端数据以及人工智能都给带来了很大方便,城市和农村居民都已经离不开智慧应用。现在很多领域体现智慧城市的表现,比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只能代表智慧城市的某一方面,不能完全涵盖到整个社会空间智慧的应用,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所谓的智慧城市。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整合,就等于一个城市没有大脑,也就难以做好城市治理和社会化的服务。

记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专家也提到了“碎片化”问题。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铁:智慧城市要将不同城市单元作为构建智慧城市空间的基础,把家庭、园区、社区等进行不同的组合。比如家庭的智慧,我们知道现在家庭中的电器一定程度上是分割的,可能通过手机有一定的联通,但没有实现整个家庭的系统化。日本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列,通过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家庭中所有能源消耗都可以通过系统化管理。

再比如智慧建筑,建筑的安全管理、停车系统、人脸识别等等,如果把这些要素植入在一个建筑中,我们可以说这个建筑已经实现初步的智能化。

还有智慧社区,过去的社区是封闭的,如今我们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一定程度上已经和互联网连在一起,现在快递、家政等已经进入社区服务。那么社区的安全管理是不是可以应用人脸识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能否进入社区?这些都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所以说,在不同的单元、社区、家庭、建筑都实现了初步的智慧化,我们可以说这是智慧城市一个基本组成。现在的智慧城市处于一个碎片化的发展阶段,原因在于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不同智慧要素都在各自的方向发展。一个企业的一个产品的智慧不等于是智慧城市,只有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智能产品进入城市,进行跨界整合,才能使促使城市尽快实现智慧化。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日本智慧家庭的系统化,您认为国内与国外相比,智慧城市的发展有何异同?

李铁:我们经常去国外考察,也参加了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博览会等活动。国外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针对能源的低消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能源消耗问题,利用有限的传感系统来解决整个智慧方式的输入。国内不同的是,如今中国的信息革命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超车,我们更多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端数据源去解决数据问题,解决整个智慧城市系统化的管理问题,更多地去解决怎么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全方位的服务等问题。不过在这之中,比如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智慧技术的发展也体现了国际上通用的智慧城市理念,也是期望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市场导向催生技术革新

记者:我国目前已经有50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除了智慧的“碎片化”,您认为这些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中还有什么共性问题?

李铁:现在很多政府理解智慧城市,更多的想法是怎样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打通,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这取决于政府运转效率问题,是不产生收益的,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浪费,某种程度上还有政绩工程之嫌。

实际上智慧城市应该更多面向社会,依靠市场化的手段解决问题。很多国外城市,智慧城市的大部分服务是面向社会和社区,面向C端用户的。政府通过PPP方式购买服务,既为市场化提供了充分的收益空间,也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投入。我们现在还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实践的误区。比如我们发现,政府推动的共享单车基本都失败了,那么政府是不是可以把投入的共享单车花费用来支持社会共享单车发展,解决社会共享单车的问题呢?

总之,现在大量精力都放在了政府的数据源。我认为,移动端的数据源可以对部分的政府数据源进行替代,用好这些数据源可以解决城市的规划问题、解决人工智能的发展问题等等。智慧城市应面向社会、面向公众,产生竞争才会推动技术变革。

记者:对于现存的一些智慧城市发展问题,您有什么好的政策建议吗?

李铁:现阶段还不急于出台政策,要更多地去推动地方实践,通过实践总结出的规律可以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对于如何更好地去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我认为政府要强调几个方面,第一要鼓励城市创新,允许各地开展不同方式的智慧城市实践。第二要尊重市场选择,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是坚定不移的方向。第三要面向社会和城市居民,而不是面向政府为主。第四不要将其作为政绩工程,更多提高智慧城市的投资效率,不能造成新的浪费和资源闲置。第五要鼓励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合作,通过搭建平台,促进智慧城市的产生。需要强调的是,这五方面是原则性的,而非强制性的。

记者:最后能否请您谈谈对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李铁:首先把碎片化的智慧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到一个城市空间,叫作1.0阶段。尽快研发城市大脑,实现系统化整合,包括家庭的系统化、建筑的系统化和园区的系统化。同时,发挥移动端数据的作用,转变现有观念,去解决市场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问题。智慧城市现在全世界成功的不多,中国如何实现超越,实现从1.0向2.0向N.0过渡,这需要所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实践。

我认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会引领世界潮流,因为这意味着从传统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传统的房地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智慧化发展演进。针对市场的变化,来带动所有和城市空间联系的智慧要素来进行技术革新,在变革中才能促进中国的信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区块链在世界上领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