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改變了中國,影響並惠及了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以初心勾線,以匠心施彩,爲權國人民描繪出新時代幸福民生大畫卷。

2016年權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引起國人的強烈認同和思考。

“青燈黃卷苦讀,熱血摯情堅韌”,匠心,成爲專業主義和極致追求的中國式表達。工匠精神的內核在於匠心,匠心的骨髓在於精心營造、恪守執着。對於匠心的堅守,是古老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們原本就溫柔敦厚的底蘊。

長久以來,中原大地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厚重文化,湧現出無數匠心企業和人物,對專業主義的堅持,對匠人精神的執着,一直就是河南人的立業之本。

爲“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映象網通過記錄四十年中,四十個不同職業的普通人物,特別推出《致敬匠心 出彩中原》系列報道,用筆尖和鏡頭講述他們的砥礪深耕,默默付出。

記者 王韶卿 文/圖

“影視劇中,大家會常常看到拆炸彈時是剪紅線還是剪黃線,生死就在一這瞬間。電影可以彩排,劇本可以編輯,而在現實生活中,排爆警察是經不起任何遲疑和錯誤的,一旦失手,不僅意味着失敗和犧牲,也會讓人民羣衆的財產、生命、安全受到波及,這是我絕不允許發生的。”

李權卿,現任濮陽市公安局治安支隊二大隊副主任科員,入警15年來,他先後參與調查與處置各類涉爆現場136次,參與執行各類大型活動的安檢防爆任務30000餘人次,爲重大案件提供了許多關鍵的證據。排除、銷燬自製炸彈8個、廢舊航彈、炮彈、手榴彈等3689發,雷管52萬餘枚,電引火頭15萬餘個、各類槍支3173支、子彈55247發、炸藥36789公斤,禮花彈30000餘枚、煙花爆竹19993箱,導火線230餘萬米……

7月23日,映象網記者在濮陽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李權卿工作室見到了李權卿,45平米的工作室裏滿滿都是他從警15年來,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研究出來的防爆知識和炸彈模型,“入警以來,我不斷更新自己的業務知識,注重總結和分析每一次排爆工作特點,堅持撰寫工作日誌,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並製作出40多種常見炸彈模型。現在的爆炸裝置大多是自制的,炸藥、結構、裝置都沒多少規律可言,這令排爆的每個環節都充滿了危險,充滿了不確定因素,100個犯罪分子自制的炸彈可能有100種不同的構造,這些模型對新同志學習瞭解炸彈的構造、拆解炸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排爆警察緊缺,投身排爆隊伍

1986年,李權卿投筆從戎,投身到部隊生活,在部隊從事地雷、爆破、排爆工作,這一干就是十幾年。2000年,李權卿轉業到濮陽市房管局。“當時,妻子失業在家,孩子正在上學,老父親有病還需要照顧,我是家裏唯一的收入來源和頂樑柱。房管局工作相對輕鬆,上下班時間穩定,待遇也挺不錯。”李權卿說。

“以前,在濮陽不管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要燃放煙花爆竹,需求大了,生產的小作坊也就特別多,時常會發生因爲爆炸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李權卿說,“2004年2月,濮陽市委、市政府大門口東側就發生一起自製炸彈爆炸案,在河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工作的王百姓老師瞭解我的情況,就將我引薦給濮陽市公安局,讓我成爲了專案組的一員。由於我在部隊對排爆和爆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功發現了爆炸殘留物,認定了爆炸裝置,並算出炸藥量,爲偵破案件提供了關鍵的證據。”

當時,濮陽市公安局並沒有排爆方面的專業人才,李權卿的出現讓他們如獲至寶,便找到李全卿,希望他能調到公安機關,從事防爆工作。

“在部隊十幾年,家裏人每天都在爲我擔心,轉業回來後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家裏人並不想讓我去冒險,一個重大的選擇擺在我的面前,如果選擇繼續排爆,就意味着重回戰場,隨時面臨生與死的考驗。”李權卿說,“如果放棄排爆工作,就意味着要放棄自己的專業特長,放棄我在部隊十幾年的學習,既然排爆工作需要我,我義不容辭。”

2004年4月,李權卿作爲特殊人才被特招入警,重新回到了排爆工作崗位,“這一干又是15年,幾面生死,排爆工作是危險,不能因爲工作危險就不幹了,你不干我也不幹,再遇到炸彈,再遇到威脅的時候誰去處理?二十多年來,我的主要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花在排爆這個專業上。”

研究爆炸特性,被譽爲“濮陽排爆第一人”

“工作室裏有40多種炸彈模型,主要包括人體炸彈、遙控炸彈、定時炸彈、感應炸彈等,直觀透視爆炸裝置內部構造和做功原理,擺放與爆炸裝置有關的炸藥、火工品、電池、開關等,都是我1:1模仿實際工作中我排除的炸彈而製作出來的。”李權卿說,“一個紙巾盒,一個座機電話都有可能成爲炸彈。”

2018年2月,濮陽市公安局批准成立李權卿工作室,成爲公安機關安檢排爆部門及排爆專業人員瞭解排爆歷史,學習專業知識、鑽研先進技術、探究科技真相的重要載體。

“在工作中,面對不同的爆炸現場,瞭解炸彈的所使用爆炸原料,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快破案時間。比如說,怎麼樣根據常見炸藥的爆炸特徵分析來確定炸藥種類,硝銨炸藥在爆炸時,會產生白色火光,同時會伴有燃燒現象發生,併發出沉悶的響聲,並且炸點有灰白色煙痕,爆炸現場有澀味,有時有油味,在炸點處更濃,吸入鼻孔和喉部使人有特別不舒服的感覺,這些都是辨別硝銨炸藥的主要依據。”李權卿說,“還有黑火藥、梯恩梯炸藥、氯酸鹽炸藥在爆炸時會有什麼情況,會在現場殘留什麼物質,這些對案情的偵破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對工作經驗的梳理,李權卿還總結氣體、炸藥和粉塵爆炸現場的區別,“就粉塵爆炸現場的特點來說,粉塵爆炸在速度或爆炸壓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氣體小,但燃燒時間長,產生的能量要大,破壞程度也要更大。”李權卿說,“並且還有二次爆炸的可能,這種連續爆炸會造成嚴重的破壞。粉塵有不完全燃燒現象,在燃燒後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C0及粉塵自身分解的有毒氣體,會伴隨中毒死亡的事故。”

李權卿曾在國家重點期刊發表《60米高鋼筋混凝土煙囪定向爆破拆除》、《非法制造雷管的主要特點及爆炸現場勘查》、《非法制造雷管的主要特點成因及對策》、《淺析非法爆炸物的處置與銷燬》、《對新疆暴恐案件的反思》等重要論文。

李權卿不僅負責濮陽市安檢、防爆、排爆等工作,還負責槍支彈藥、爆炸物品、劇毒化學品、易制爆化學品、煙花爆竹、放射源等危險物品日常管理工作,治爆緝槍工作貫穿全年的始終,並且兼任濮陽市局民警培訓中心的危爆物品的教官,爲全市的培訓民警講解危險物品的基本知識,圍繞防爆治爆工作注意事項、方法技巧等內容,將自己多年的工作心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廣大基層民警,爲各級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查處各類涉爆案件,維護全市社會治安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被譽爲“濮陽排爆第一人”。

新時代,排爆工作也更科技化

“我是農民的孩子,是黨和軍隊把我培養成材的,入警後,組織上又安排多次外出培訓學習,特別是在我受傷以後,上到公安廳領導,下到我的同事和羣衆都十分關心我的健康。經常到醫院來看我,濮陽市局又爭取經費送我到北京治療,這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我只是做了一個黨員和一名普通警察應該做的事,我得知恩圖報,回報社會,回報人民。”李權卿說。

“原來出現場,什麼輔助儀器都沒有。沒有排爆頻率干擾儀,無法屏蔽信號,犯罪嫌疑人可以隨時遙控引爆;沒有專業的X光機,無法知道炸彈的內部結構;沒有排爆服,只有一件防彈背心和頭盔,相當危險。”李權卿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科技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新科技投入到排爆工作中,領導也十分重視我們防爆警察的人身安全,採購了一大批現代化排爆儀器,比如說,便攜式數字寬帶干擾儀,便攜式X光機、排爆機械手、MK5A排爆服等等,提高了爲我們現場排爆工作效率,降低了排爆人員的人身傷害。”

“排爆需要膽識,也需要謹慎,更需要紮實的理論基礎、熟練地專業技能、嚴格的操作程序,稍有不慎,粉身碎骨,排爆瞬間決定成敗,沒有任何更改錯誤的機會,失敗既意味着生命的終結。榮譽和晉級並不是我的人生目標,我倒是希望我的專業知識並沒有用武之地,平安中國,平安河南,平安濮陽纔是我最大的心願。”李權卿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