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指導,億歐公司主辦,曠視科技協辦的“科技落地 物鏈未來—GIIS 2018物流產業創新峯會”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落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800餘觀衆參與了此次峯會。

本次峯會以“科技落地物鏈未來”爲主題,以“物流科技落地”爲討論方向,來自傳統物流企業、新興物流科技企業、智能製造企業的領袖與行業大咖共同參與深度的分享與探討。同時在大會上也展示了曠視艾瑞思最新款倉儲機器人產品,也感謝豐巢科技對本次活動的支持。

在大會上,億歐副總裁兼智庫研究院院長由天宇發佈了《2018年中國物流科技行業發展研究報告》,報告以物流科技的歷史沿革爲開篇,構建科技與物流產業鏈的內在邏輯,探討物流科技的技術解析與落地場景。

近年來,隨着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業模式爲物流業注入活力,“互聯網+”進一步發展,並與物流行業深度融合,科技逐步成爲推進物流業發展的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從概念到落地,物流科技正走在下一個爆發點的路上,其中還有不少隱藏的痛點和難點,如何整合資源、如何落地也成爲當務之急……本次峯會就傳統物流企業、製造企業在物流科技應用場景及實操、物流科技新暢想等議題,攜行業人士一同探討新機遇下物流科技如何更好落地及發展走向。

會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就“政策及趨勢解讀”主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爲要把握住未來,必須要知道物流今天的格局和技術與物流的融合。首先要推動整個物流組織方式,甚至是整個生產組織方式的創新,這個創新就是現代供應鏈。科技跟物流的融合,一定要推動這種組織方式的創新、服務能力的提升、物流地位的提升,以及提升創新能力。

億歐副總裁兼智庫研究院院長由天宇代表主辦方爲本次峯會致辭,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擁有土地、勞動力等的巨大資源成本優勢,擁有廣闊市場紅利。過去這40年,這些要素不斷降低,到今天爲止,有些資源優勢已經消失殆盡。在未來,科技也勢必成爲推動物流行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提速增效的強大動力。

在物流科技逐步落地的大趨勢下,與會嘉賓就科技賦能物流發展,結合自身企業業務探索經歷,紛紛表達了自己對科技與物流的融合趨勢的預判與展望。當前,國內物流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技術與物流的加速融合,通過物流行業進一步的提質增效來提升整個供應鏈鏈條的服務能力,提升新零售等業態下的消費服務體驗。

技術與物流的融合,提升物流服務能力

當前,零售業態發生變革,前端商流需求瞬息萬變,物流行業各企業如何處理大量、多樣化的訂單,實現精準的匹配,都離不開數字化的助力,數字化將成爲企業經營決策的重要手段。正如心怡科技副總裁倪天宏所說:如果說新零售更強調的是消費者場景化的體驗,以及線上線下的無縫銜接,則科技物流更強調的是科技賦能,數據驅動,提高資源整合和運營效率,這纔是正確的方向。

需求推動物流變革,即時配送是一個極佳的例子。點我達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謝新宇總結末端物流有四大趨勢:分別是運力即時化,管理智能化,交付多樣化以及配送無人化。新興零售業態與需求催生了即時配送市場的生長與爆發,即時配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則在末端調度和人員組織管理。

未來物流和供應鏈邊界會越來越模糊,企業的關注點會越來越聚焦。怡亞通(002183,股吧)副總裁邱普提到,供應鏈思維是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從而專注核心業務,讓核心業務得到更大化的發展。傳化智聯副總裁項天成則表示:我們希望將服務相關的非核心東西剝離出來,讓更專業的人來做,這樣才能夠實現社會化分工,與不同企業進行合作和協同。

具體到無人倉儲領域,海康機器人副總裁吳堯、極智嘉CEO鄭勇、曠視艾瑞思總經理彭廣平、快倉聯合創始人孫宇紛紛表示國內企業在無人倉技術上與國外不相上下,未來三到五年無人倉各個技術環節將會有突破。

未來三到五年,無人倉將大規模實現

中國的物流行業將在未來進入全方位無人化的時代,數字化將是各物流企業發展戰略的中心。未來的無人倉能夠通過智能化的手段把系統和設備協同起來,人將作爲管理員的角色參與到倉庫的運轉中來,監測倉庫內機器與智能化設備的正常運轉。海康機器人副總裁吳堯表示,如今行業的技術儲備已很成熟,海康機器人的產品線包括AGV、無人機、機器視覺等,按照規劃這些產品的核心技術需要在三五時間裏實現突破。快倉聯合創始人孫宇認爲:內倉管理最大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沒有人也就沒有問題,未來3到5年將可以實現全面無人化。

當前,國內許多企業都在發力無人倉內的各個流程環節的技術研發,目前國內外的技術水平相當,甚至在一些環節的技術上,國內的企業取得了領先。孫宇認爲中國和美國在這個行業的差距更多的是體現在理念上,國內的企業更多的是把倉儲看作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潤中心,這是最大的理念差別。

關於中美兩國在無人倉儲方面的發展,曠視艾瑞思總經理彭廣平坦言,中國的一些倉儲使用場景和國外還存在巨大的差異。我們一定要從客戶的真正實際場景去進行解決方案的創新,這個創新包括算法,機器人、解決方案等各層面。

物流科技的落地沒有那麼簡單,它考量着企業的資本運作,市場的資源整合和市場的拓展能力,無人科技需要企業沉下心來,花精力來做多維度的持倉和樣本。中郵速遞易運營中心負責人邵靈珊表示科技落地不僅僅考慮技術的維度,產品體驗與場景搭建同樣重要,正所謂:以產品體驗爲導向,得場景者得天下。

智能化、信息化的技術成爲新的動能

技術在前,場景在後。標準在心中,機遇在左右,未來已來,共同攜手。這是蘇寧物流研究院副院長欒學鋒關於技術推進物流發展態勢的總結。

如今,不管是哪家企業,對於新興技術的不斷推進和落地應用就顯得尤爲重要。傳化智聯以線下公路港網絡+線上服務平臺形成的立體網絡爲我們所熟知。傳化智聯副總裁項天成現場表示,公路物流的這張網絡需要智能化、信息化的技術賦予它相應的靈魂,來驅動物流行業,提升行業的效率。在幾位演講嘉賓中,維金創始人兼CEO俞強華跨界物流與金融,他表示,在這個“賦能”、“聯接”的互聯網+時代,金融科技是物流行業中的核心企業向上下游乃至客戶輸出能力的最佳助力。

國內智能化、信息化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對於未來物流行業的發展,運滿滿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徐強對此大膽預測,表達了對行業發展的信心。他預測明年自動駕駛卡車將在國內正式路測,物流巨頭將開啓搶人大戰,大規模併購之後,物流行業也將出現2-3家超級獨角獸……

此次峯會圍繞物流科技落地的趨勢以及未來的預判,與會嘉賓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最新觀點與想法,科技在物流產業創新中的作用逐步凸顯出來,技術的積累已到了爆發點,智能化、信息化產品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密集落地。

據悉,此次“科技落地物鏈未來—GIIS 2018物流產業創新峯會”是億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物流產業創新峯會,從2016年的“互聯網+物流”到2017年的“智慧物流”,再到2018年的“物流科技落地”,億歐在物流領域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將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逐步引入實體經濟,力求以內容影響力爲切入點,將服務深入到產業深處。

(責任編輯:嶽權利 HN152)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