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一開始的時候,是非常支持袁世凱稱帝的還慫恿別人也支持袁世凱,袁世凱一看既然有這麼多人支持他,就開始有一些膨脹。

最後一看全國人民反對的太多了,段祺瑞就開始公開反對袁世凱稱帝,最後袁世凱病死了,各個地方的軍閥混戰,所以段祺瑞還是有一定的責任。

段祺瑞剛剛開始獲取政權的時候爲了能夠得到更多的資金方面的幫助,通過出賣主權的方式向日本借了大量的錢,但是段祺瑞拿到了日本給的錢以後,只不過說是稍稍的給日本一點點方便而已,並沒有像清朝那樣喪權辱國。

當初對段祺瑞會提供如此幫助的原因,就是爲了獲得東北三省的鐵路控制權,只要獲得了東北三省的鐵路控制權就完完全全的控制住了整個東北三省,所以當時段祺瑞不停地向日本借錢就是因爲和日本人簽訂了許多條約這些條約所針對的都是對日本東三省鐵路運營管理權利。

而當日本人拿着這些條約去找段琪瑞讓其施行諾言的時候,段祺瑞就會拿出“拖字訣”,要麼就不見日本使者,要麼就說成主權交接正在辦理當中日本人安心回去等待通知,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人一共從清政府手中獲得了3.5億兩白銀,而段祺瑞卻向日本借了1.4億兩白銀,而且在借了這麼多錢以後從來沒有說要還錢,更不要說對日本人兌現承諾了,憑自己本事借來的錢,爲什麼要還?從此被日本列入“老賴黑名單”。

段爲當年把甲午戰爭失敗時賠付給日本人的錢弄回來了,大約有一半日本人還拿他沒有辦法,敢問當時還有誰有這樣的本事?

但是這確實是歷史的事實,那個時候治理需要經濟收入,就像一個當家的人沒錢啥事都做不了,段祺瑞委曲求全利用日本人的野心,爲我所用,雖然有點小人作爲,但卻有利於我的國家,個人榮辱和國家民族利益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了。

梁啓超曾對段祺瑞作出如此評價:"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爲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相關文章